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古诗词中有关月的意象

时间:2023-02-02 12:04:44  编辑:admim

古诗词中有关月的意象

1.古诗词中“月”的意象可以有哪些含义

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

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

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

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李白的诗作中,有大量都是咏月的诗歌,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等。其他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江南月,如镜复如钩。

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欧阳修《望江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欧阳修《生查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外头?”(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等等,真是举不胜举。

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1、在不少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也常常是诗人触景伤情的媒介。

如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表现上看,是写诗人在花下与月、影相伴、相舞、相酌成欢的美好情景。

实则是诗人用这美好的情景来反衬出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悲苦。而这一切,皆因月起。

若无此月,诗人恐怕也不会有此感伤。又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天地一沙。

2.【高分跪求】古诗词中月的意象 最佳答案加分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点明了作者思乡却又无法归去的对家乡的想念的悲凉之情..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写得非常的闲散,让人可以体会到李白在月影里饮酒赏月的爽朗笑声和愉快的心情。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这首诗是苏轼在十五时大醉,想念弟弟时发出的感叹。

能想起来的大约就这些..

3.浅谈古诗中的“月亮”意象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

四、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常常引发诗人们的哲理思考: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在他们的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成了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

4.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25

月亮的意象分析 1、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之一:月亮是母亲与女性的化身,反映女性 祟拜的生命意味,代表母系社会的静温与和谐,她反映着女性世界的 失意与忧伤.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传说,给月亮是月亮成为一个女 性化的象征意象.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日为阳,月为阴;男性为阳,女性为阴.它指向一个曾经存在,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后来被父系氏 族社会放逐的母系社会.相对于当时那战乱频繁,礼教森严的社会,月亮所代表的母系社会理想.2.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之二;月亮时晦时明,时圆时缺,周而复始,它 既是运动的代表,又是永恒的象征,于是它总是引导人们对生生不已的 哲学精神的礼赞,也启示人们对宇宙永恒的思考,激发人们宏大 的天问 意识和人生喟叹.3、映照在中国人心灵世界里有两种不同的月亮世界:一种是神话观念中的月亮,神话的月亮是诗化的月亮,它谈泊静温空寂通脱给中国的古典艺术以深刻的象征 启示;一种是科学本体的月亮它盈亏变化,时晦时明,启迪着中国的科学 与智慧.因而月亮可以有很广泛的衍生意:(1)思乡或相思:在月亮意象中反映着古代文人寻找母亲世界、寻找精神 家园、恢复世界的和谐统一的心理,反映在古典诗词里常常表现出望月思 乡的主题,旧梦重温的情思,月亮是昭然于天际凝然不动的乡愁,诗人怀念 家园、父母的情思,常寄托于明月的传递.当孤臣浪子云游天涯之际总是把 明月与故乡联系在一起,明月成为启动乡愁、寄托相思、返归家园的神秘象 征物.这不正标志着在人们意识的深层,月亮总是母亲社会温馨与和谐的象 征,因而每当入人们浪迹天涯心灵孤寂之时,月亮便成为家园的寄托精神的 寄托了;月亮牵系着相思的心灵,缩短着时空的距离,这样又引发了旦古一 月两地相思和思乡的主题.(2)月亮反映着古代诗人骚客孤独与寂寞的心态,反映着失意者寻求慰藉与解脱 的心理.(3)月亮的永恒和盈虚的循环变化,让人想到时间和宇宙中事物在正反两面之间 的辩证发展.月亮作为一种象征形式,它唤起了人们苍茫持渺的宇宙意识和历史 意识,唤起了具有广大空间的人生喟叹,触动着悠远荒古的文化原始意象,因此月 亮意象的出现总伴随着阔大苍凉的宇宙空间、浩渺悲壮的天问意识相雄浑高古的审 美境界.(4)月亮作为一种永恒与自然的象征它又成为士大夫逃避纷纭的现实苦难、超群拔 俗、笑傲山林的人格化身,在否定了现实的功利的人生目的和道德之后,月亮就成 为一种飘逸的风范.。

5.唐诗宋词中有关“月”的意象的研究

【月在唐诗中的意象】一、月的边塞意象。

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

诗人们利用这种情结自由地创造了月和边塞的相行相随相抚相慰的空间美,这方面的代表是沈如筠的《闺怨》: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二、月的时间意象。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时间中展开,因而月光还是生命的,是时间的。

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

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不仅李煜,杜牧《润州二首(其一)》也说: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三、月的愁绪意象。在唐诗中,月还是情绪的,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

梁启超论及诗词意境时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景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因而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

尽管魏人曹丕早有了“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的诗句,南北朝时谢灵运也有了“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等哀愁的诗句,但是以月状愁在唐代依然有很大的反战。四、月的情爱意象。

月是情绪的,“月上柳梢”的缠绕,“晓风残月”的悲凉,“月照高楼”的孤寂,情到深处,月便自然与情爱相连了。尽管“人生无物比多情”、“无物似情浓”,但是,月仍然是一种表达情与爱的最佳寄寓和祝愿:谢庄“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孟郊“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古别怨》),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古代涉及月亮的诗歌】如: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⒍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⒎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⒑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⒒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⒓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⒕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⒖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⒗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⒘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⒚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⒛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⑴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⑵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⑶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⑷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唐?李白:《把酒问月》) ⑸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 ⑹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⑺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 ⑻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⑼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唐?贾至: 《别裴九弟》) ⑽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 《暮江吟》) ⑾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白居易: 《琵琶行》) ⑿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白居易: 《春题湖上》) ⒀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唐?刘方平: 《秋夜泛舟》) ⒁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刘方平: 《月夜》) ⒂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韩愈: 《山石》) ⒃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唐?韩愈: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 《忆扬州》) ⒅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晏殊: 《寓意》) ⒆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宋?张先: 《菩萨蛮》) ⒇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张先: 《。

6.关于有月亮意象的诗

以下都是有月亮意象的近体诗:

1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2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

《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4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5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

《旅宿》【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7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8

《霜月》【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9

《漫兴》一首【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0

《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1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2

《明月夜留别》【唐】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13

《江楼有感》【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14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5

《春夜》【宋】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16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17

《南园十三首 其一》【唐】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7.研究性学习:唐诗宋词中关于月的意象的研究

诗宋词中的“月”的意象研究调查报告 选题意义:通过本次的调查,既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也正因为月具有这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以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

月的意象是生命的时间飞逝,是美的烟波,是人生悲欢离合的演绎,是情爱的寄寓和沐浴。月在唐朝中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据学者统计。

李白作诗1059篇其中341篇提到月,也就是说,李白每写三首诗,笔触就要融入月的意象。李白最爱月,李白之死,就是为捉水中之月而死。

李白、杜甫、王昌龄、李商隐、孟浩然……常是一卷在手,餐风饮月,月下窗前,精心细品,或惑之,或寄之,或怀之,或思之,或忆之,沐一身月辉,纳一空月光,旨趣益远,抒胸中浊气、释天地愁绪,法自然天趣,得万物之灵。由此,月与诗人构成了千载佳话,万世景观,同时也造就了唐诗的盖世名声,在唐代,诗的显赫地位实在离不开月的激扬、推动和烘托。

首先,月在一定程度上孕育和生成了唐诗。唐诗的题目有一大批沐浴在月光的滤洗和浸润中,如《入朝洛堤步月》、《江亭夜月送别》、《关山月》、《望月怀远》、《古朗月行》、《拜新月》、《把酒问月》、《月下独酌》、《月夜》、《月夜忆舍弟》、《江楼月》、《霜月》、《静夜思》、《江楼感旧》、《枫桥夜泊》、《春江花月夜》、《春色山夜月》、《十五夜望月》、《峨眉山月歌》、《正月十五日夜》……难以尽数,可以说,是月给了唐诗以丰富意蕴,给诗人以美妙的灵感,创造了唐诗的艺术题材和艺术生命,给唐诗提供了博大阔远的艺术空间和宇宙意识。

其次,从诗的内容上说,月成为唐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月在唐诗意境的追求历程中,实现了“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

月在唐诗意境的构造上广泛而多样。唐诗中的月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月的边塞意象。

丹纳说,“自然界供给的比人工创造的更美”(《艺术哲学》)。月在文学作品中构成的富有美感的独特环境,是人工做创造的环境所无法比拟的。

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

“边塞”、“明月”“关”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性质的制约,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因而边塞诗的创作往往离不开“明月”与“关”的塑造。《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里就有《关山月》、《乐府古题要解》说:“《关山月》,伤离别也。”

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月作为一种寄托是诗人惯用的手法。早在唐代以前古诗人就有“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和“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的思愁绵绵,唐诗也不甘落后。

唐诗中有“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的啜泣诉说,有“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的惨凄寂寥,有“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沈全期《杂诗三首·其三》)的绵藐深沉,有“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幽怨悲亢,有“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的悲凉凄婉。同时,唐诗人又发展了边塞诗,特别是盛唐时期的诗人,赋予边塞诗更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

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的雄浑苍茫,有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塞上听吹笛》)的开朗壮阔,有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的浩渺闲雅、有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从军行七首》)的雄心忧患。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

二、月的时间意象。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时间中展开,因而月光还是生命的,是时间的。

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

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无论是南朝士人旷达,还是东晋名宿的风流,可是在历史舞台上都不过匆匆过客而已。

诗人由月想到古人,由古人折射现实。丰富的想象,把时隔数百载的人事勾连起来,使历史与现实,今人与古人,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情事,在时空上浑然一体。

既然月光又是生命的,因而月光通过生命意识又与时间意识相连结。李白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醉意中探索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哲理,从而发出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