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与琴诗哲理有关的诗词

时间:2023-02-18 10:11:32  编辑:admim

与琴诗哲理有关的诗词

1.与琴有关的诗词

1 《履道春居》 白居易 微雨洒园林,新晴好一寻.低风洗池面,斜日拆花心.暝助岚阴重,春添水色深.不如陶省事,犹抱有弦琴.2 《池窗》 白居易 池晚莲芳谢,窗秋竹意深.更无人作伴,唯对一张琴.3 《对琴待月》 白居易 竹院新晴夜,松窗未卧时.共琴为老伴,与月有秋期.玉轸临风久,金波出雾迟.幽音待清景,唯是我心知.4 《听幽兰》 白居易 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5 《夜凉》 白居易 露白风清庭户凉,老人先着夹衣裳.舞腰歌袖抛何处,唯对无弦琴一张.6 《食饱》 白居易 食饱拂枕卧,睡足起闲吟.浅酌一杯酒,缓弹数弄琴.既可畅情性,亦足傲光阴.谁知利名尽,无复长安心.7 《东院》白居易 松下轩廊竹下房,暖檐晴日满绳床.净名居士经三卷,荣启先生琴一张.老去齿衰嫌橘醋,病来肺渴觉茶香.有时闲酌无人伴,独自腾腾入醉乡.8 《虚白堂》 白居易 虚白堂前衙退后,更无一事到中心.移床就日檐闲卧,卧咏闲诗侧枕琴.9 《江上琴兴》 常建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10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11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2 《送剑与傅岩叟》 辛弃疾 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13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悬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14 《相思怨》 李冶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15 《潇湘神》 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时.16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螟.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17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18 《清平乐》 韦庄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19 《喋恋花》 贺铸 几许伤春春复暮,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天际小山桃叶步,白菽花满湔裙处.竟日微吟长短句,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20 《浣溪沙》 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21 《行香子》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长琴,一壶酒,一溪云.22 《咏怀二首》 李贺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23 《帝子歌》 李贺 洞庭帝子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九节菖蒲石上死,湘神弹琴迎帝子.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沙浦走鱼白石郎,闲取真珠掷龙堂.24 《感春》 李贺 日暖自萧条,花悲北郭骚.榆穿莱子眼,柳断舞儿腰.上幕迎神燕,飞丝送百劳.胡琴今日恨,急语向檀槽.25 《仙人》 李贺 弹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手持白鸾尾,夜扫南山云.鹿饮寒涧下,鱼归清海滨.当时汉武帝,书报桃花春.。

2.与琴有关的诗词

1. 琴弹碧玉调,药炼白朱砂。

2. 琴弹终日得古调,印锁经秋带藓痕。

3. 琴书随分足生涯,只灌园畦亦自佳。

4. 琴剑西还已有期,白云飞处望多时。

5. 琴床茶鼎澹相依,偶为寻僧出笔扉。

6. 琴中难挑孰怜才,独对良宵酒数杯。

7. 琴挑何曾动,梭投未免惭。

8. 琴弈心偏好,丹铅手自磨。

9. 琴高一去不复见,神仙虽有亦何为。

10. 琴弹十八拍,听此双泪流。

11. 琴宜入夜听,别起一般清。

12. 琴诗清绝事,静也两兼能。

13. 琴里休夸石上泉,争如此处听潺湲。

14. 琴剑纵横亦已陈,凛然英气尚好存。

15. 琴书澹泊古羲轩,花木幽闲汉绮园。

16. 琴遇知音始可调,卓非善听亦徒劳。

17. 琴丁结友事耕耘,田熟翻如虞芮君。

18. 琴斋高致有真风,山合延宾未折中。

19. 琴剑平生叹薄游,云间春晚思如秋。

20. 琴鹤为友朋,出入常拂拭。

21. 琴瑟情虽重,山林志自深。

22. 琴上遗声久不弹,琴中古意本长存。

23. 琴书满屋壁,不下晋家声。

24. 琴心挑取卓王孙,买酒临邛石冻春。

25. 琴心玉文洞玄玄,金钮朱锦乃汝传。

26. 琴书结束定何时,折赠新年梅一枝。

27. 琴声意似泉声淡,剑气威如霜气雄。

28. 琴自无弦不用弹,岁寒姱节傲苍官。

29. 琴鹤清风久寂寥,谷居忠愤绚银钩。

30. 琴书笔砚伴闲身,斗室依然不觉贫。

3.【古诗中的哲学要十个例子(古诗句)要涉及唯物论和哲学的最好下述

与哲学有关的古诗词一、一切从实际出发【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 李约) 【诗词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题目】琴诗(宋 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题目】八阵图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 【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 【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题目】拟古 (明 钱宰) 【诗词原文】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 【哲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在少壮时,就必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 【题目】论诗 (清 赵翼) 【诗词原文】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 【题目】草 (唐 白居易) 【诗词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

4.和古琴有关的诗词

1、《竹里馆》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2、《琴诗》

宋代: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译文: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 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

3、《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

宋代: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译文: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鸣,梦回故乡,千里燃战火,被惊醒,已是三更时分。站起身,独绕台阶踽踽行。四周静悄悄,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

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满头霜星星。家山松竹苍然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知音稀少,纵然弦弹断,又有谁来听?

4、《燕歌行二首·其一》

魏晋: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译文: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燕群辞归,天鹅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淹留他方。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

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短歌轻吟,似续还断。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5、《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唐代:李白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译文:大地一片雪白,风色寒厉,纷纷的雪花片片如大手。笑死了陶渊明,就因为你不饮杯中酒。你真是浪抚了一张素琴,虚栽了五株翠柳。辜负了戴的头巾,我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5.【苏轼的《琴诗》表达唠什么哲理

【题目】琴诗(宋 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 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6.与琴有关的诗句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月夜听卢子顺弹琴》?李白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李白 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

忆与崔宗之,白水弄素月。 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

泛此黄金花,颓然清歌发。 一朝摧玉树,生死殊飘忽。

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 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

泉户何时明?长扫狐兔窟。《废琴》?白居易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 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

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 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

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船夜援琴》?白居易 鸟栖鱼不动,夜月照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声即淡,其间无古今。《夜琴》?白居易 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

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7.苏轼的琴诗的哲理苏轼琴诗的具体哲理

【题目】琴诗(宋 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

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

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

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