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有关代县边靖楼的古诗词

时间:2023-02-17 20:07:53  编辑:admim

有关代县边靖楼的古诗词

1.谁有关于代县古楼的描写的文章,给我发过来,谢了

代县古楼又名边靖楼、谯楼。

因楼置鼓,又为安定边塞和 代县边靖楼 极目赏景,故名,含有远眺警戒来敌的意义。 是代县的标志性建筑。

地理位置: 位于县城中央。 构造形式: 属古建筑,砖木结构,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于成代七年(1471)火烧后,增台重建,清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年间重修。

1999年代县人民政府又一次大型重修。楼下为砖劵洞台基,基平面长方形,东西长十三丈,南北宽十丈,台高四丈,楼建于台上,高八丈,总高十二丈。

三层四檐歇山顶,面宽五间,进深三间,以明台计,统面宽29。65米,统进深19。

30米。 上一层施重檐五铺作双昂斗拱,第二层施平座斗拱五铺作双抄里边偷心,下层无斗拱,三层均有 廊,整个建筑雄伟壮观。

正面上悬“雁门第一楼”和“声闻四达”两巨匾,北面悬“威镇三关”一巨匾 1947年秋,叶剑英副主席在本县路居时,曾兴步登楼,眺望县城及山河景象。 1965年5月24日山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代县人民政府立碑。

位于北京——原平铁路线上的代县城,是一座古老的城池。 从隋 代县边靖楼 唐到明清,一直是代州治所驻地,也是山西北部的军事重镇。

历代对州城的建筑、修葺,不仅使城池更加坚固,也使城池内外出现过众多楼观、园林。今天,巍然屹立于县城中央的边靖楼,就是明朝留下来的一处人工景物。

边靖楼系明朝代州城的鼓楼,又称谅楼。初建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是由当时的将领唐胜宗、陆仲亨主持修建的。

那时,朱元璋的北伐军刚刚平定了山西地区,元朝的残余势力还在这里策动变乱。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代州境内一些旧军吏策动了叛乱,明朝政府便把唐、陆二将派到此地平叛。

他们平息叛乱之后,便修筑加固城池,在城里建起了楼台。因为当时的代县城还不是州城,所以这座楼台就起名为边靖楼,意思是守卫北边,使之安宁,实际也带有纪念这次平叛成功的意思。

到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代县又恢复为州,这座边靖楼就成为州城的鼓楼了。 初建的边靖楼通高约10米,、楼分七楹,结构较小。

经历过近百年时间,到成化七年(公元1471 代县边靖楼 年),由于一场大火,将楼层的木构建筑全部烧毁。于是,当地官员又重新募资修建,将台基增高到4丈(13米多),楼身增高到8丈(近27米),通高增加到12丈(40米),依照原有式样,仍保留了7问楼阁。

3丈(10米)的台基中,有南北可通的石券门洞,气势颇为雄壮。楼的四 代县边靖楼 周,又建有廊坊,坊壁书录历年本州境内考取进士者的姓名。

成化建楼之后,又经过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两次大修,更显雄壮。 今存建筑基本保持了明清原式,台基高13米,长43米,宽33米,石券门洞纵贯南北。

楼身高26米,宽7间,深5间,四周仍为廊坊。整体建筑规整精巧,雄浑壮观。

登楼四眺,山河辽阔,塞上风光无限。楼上高悬“声闻四达”、“威镇三关”、“雁门第一楼”三块大匾,真实地描绘了她的雄姿。

当地常将边靖楼与应县木塔、河北正定隆兴寺的铜铸菩萨像相比,有“代州鼓楼应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萨”的谚语。 当你登临鼓楼,细心地研究了她的建筑结构之后,再来到楼下,观赏—下代州城内各式各样的民居,室内家具的构置,那一排排结构谨严浑厚的房舍,那一组组做工巧致的家具陈设,与这鼓楼的建造工艺相互辉映,会使你联想到代州木工技艺的悠久历史,为之而惊叹、感慨。

登代县边靖楼 雁门边靖楼,远眺滹沱流。 近俯文庙殿,中怀古代州。

代州由来久,梁柱几经修。 今人更诗咏,可怜章句囚。

囚与功名念,刀下缘木由。 刻于窗格上,刻于鼠雀偷。

城砖尽官字,脚下谁人羞。 旧日自鸣鼓,今日皮未留。

只叹杨家事,都系古渡头。

2.威镇三关的代县边靖楼建筑有何特点

边靖楼位于代县城中央十字街中心,又名樵楼,俗称鼓楼, 国家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

创建 于明洪武七年 (1374年),成化 十二年(1476 年)重建。清代 及中华人民共和 国建立后曾多次 修缮。

楼由楼身、台基两部分组成, 通高40米。楼身宽7间,深5间,高26. 7米,三层四檐歇山 顶。

台基东西长43. 9米,南北宽34. 68米,高13.3米。边靖楼 为木构古建,二层设勾栏,三层于勾栏下加设平座,斗拱规整, 梁架精巧,建筑宏伟,雄冠一方。

楼南面挂有“声闻四达”、“雁门第一楼”两块巨匾,北面挂有“威镇三关”巨匾。登楼北 望南眺,代县山川景物一览无余。

历代登楼览胜,咏诗抒怀者甚 多。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叶剑英曾登楼参观。

1986?1987 年,国家拨款予以整修。

3.谁有关于代县古楼的描写的文章,给我发过来,谢了

代县古楼又名边靖楼、谯楼。

因楼置鼓,又为安定边塞和 代县边靖楼 极目赏景,故名,含有远眺警戒来敌的意义。 是代县的标志性建筑。

地理位置: 位于县城中央。 构造形式: 属古建筑,砖木结构,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于成代七年(1471)火烧后,增台重建,清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年间重修。

1999年代县人民政府又一次大型重修。楼下为砖劵洞台基,基平面长方形,东西长十三丈,南北宽十丈,台高四丈,楼建于台上,高八丈,总高十二丈。

三层四檐歇山顶,面宽五间,进深三间,以明台计,统面宽29.65米,统进深19。30米。

上一层施重檐五铺作双昂斗拱,第二层施平座斗拱五铺作双抄里边偷心,下层无斗拱,三层均有 廊,整个建筑雄伟壮观。 正面上悬“雁门第一楼”和“声闻四达”两巨匾,北面悬“威镇三关”一巨匾 1947年秋,叶剑英副主席在本县路居时,曾兴步登楼,眺望县城及山河景象。

1965年5月24日山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代县人民政府立碑。 位于北京——原平铁路线上的代县城,是一座古老的城池。

从隋 代县边靖楼 唐到明清,一直是代州治所驻地,也是山西北部的军事重镇。历代对州城的建筑、修葺,不仅使城池更加坚固,也使城池内外出现过众多楼观、园林。

今天,巍然屹立于县城中央的边靖楼,就是明朝留下来的一处人工景物。边靖楼系明朝代州城的鼓楼,又称谅楼。

初建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是由当时的将领唐胜宗、陆仲亨主持修建的。那时,朱元璋的北伐军刚刚平定了山西地区,元朝的残余势力还在这里策动变乱。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代州境内一些旧军吏策动了叛乱,明朝政府便把唐、陆二将派到此地平叛。他们平息叛乱之后,便修筑加固城池,在城里建起了楼台。

因为当时的代县城还不是州城,所以这座楼台就起名为边靖楼,意思是守卫北边,使之安宁,实际也带有纪念这次平叛成功的意思。到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代县又恢复为州,这座边靖楼就成为州城的鼓楼了。

初建的边靖楼通高约10米,、楼分七楹,结构较小。经历过近百年时间,到成化七年(公元1471 代县边靖楼 年),由于一场大火,将楼层的木构建筑全部烧毁。

于是,当地官员又重新募资修建,将台基增高到4丈(13米多),楼身增高到8丈(近27米),通高增加到12丈(40米),依照原有式样,仍保留了7问楼阁。3丈(10米)的台基中,有南北可通的石券门洞,气势颇为雄壮。

楼的四 代县边靖楼 周,又建有廊坊,坊壁书录历年本州境内考取进士者的姓名。 成化建楼之后,又经过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两次大修,更显雄壮。

今存建筑基本保持了明清原式,台基高13米,长43米,宽33米,石券门洞纵贯南北。楼身高26米,宽7间,深5间,四周仍为廊坊。

整体建筑规整精巧,雄浑壮观。登楼四眺,山河辽阔,塞上风光无限。

楼上高悬“声闻四达”、“威镇三关”、“雁门第一楼”三块大匾,真实地描绘了她的雄姿。当地常将边靖楼与应县木塔、河北正定隆兴寺的铜铸菩萨像相比,有“代州鼓楼应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萨”的谚语。

当你登临鼓楼,细心地研究了她的建筑结构之后,再来到楼下,观赏—下代州城内各式各样的民居,室内家具的构置,那一排排结构谨严浑厚的房舍,那一组组做工巧致的家具陈设,与这鼓楼的建造工艺相互辉映,会使你联想到代州木工技艺的悠久历史,为之而惊叹、感慨。 登代县边靖楼 雁门边靖楼,远眺滹沱流。

近俯文庙殿,中怀古代州。 代州由来久,梁柱几经修。

今人更诗咏,可怜章句囚。 囚与功名念,刀下缘木由。

刻于窗格上,刻于鼠雀偷。 城砖尽官字,脚下谁人羞。

旧日自鸣鼓,今日皮未留。 只叹杨家事,都系古渡头。

4.描写英雄丰功伟绩的诗句与故事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军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治代县,今山西大同、河北蔚县一带)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兵,李广任骁骑将军,率军出雁门关,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卫青首次出征,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700人。李广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匈奴单于久仰李广威名,命令手下:“得李广必生致之”(《史记·李将军列传》)匈奴骑兵便把当时受伤得病的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让他躺在用绳子结成的网袋里。走了十多里路,李广装死,斜眼瞧见他旁边有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跃,跳上匈奴少年的战马,把少年推下马,摘下他的弓箭,策马扬鞭向南奔驰,匈奴骑兵数百人紧紧追赶。李广边跑边射杀追兵,终于逃脱,收集余部回到了京师。汉朝廷把李广交给法官,法官判李广部队死伤人马众多,自己又被匈奴活捉,应当斩首,后用钱赎罪,成为平民。但李广展现出的惊人骑射技术给匈奴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正是匈奴称其为“汉之飞将军”的由来。

5.歌颂忻州的古诗

第一首

东洛四桥事已遥,维扬廿四忆吹箫。

今来却是忻州好,细雨寻诗过四桥。

——忻州四桥

第二首

平生尝欲探篱籓,今更恭然拜墓园。

百世吟坛兴衰里,一人撑得是金元。

每怜同晋不同时,独爱先生千古诗。

却是年时丧妻后,南窗怕读雁丘词!

——拜元遗山墓

第三首

官史荒唐每不经,先生多感独伶俜。

真情诗句皆为史,更筑人间野史亭。

——野史亭

第四首

为公辛苦整三年,信是天教有夙缘。

今向像前还一拜,凛然风骨最堪怜。

——傅山苑感作,

第五首

酒罢登车赴代州,斜阳云影四山秋。

雄豪亦是诗人事,一队奚囊胜兜鍪。

——忻州向代县

第六首

驱车遥向雁门关,路在苍茫暮霭间。

云破峰开同纵目,夕阳红处万重山。

第七首

忽报征轮过忻口,满车吟友齐回首。

当时一战感人多,此酹英雄诗代酒。

——过忻口

第八首

事往千年不可期,忻州古道引人思。

山驰万马争雄塞,原展沙田似弈棋。

笳响雁门城堞夕,风高河曲渡滩时。

遥知别后诗文汇,添此边城一段奇。

——忻州别意

第九首

岁月难销追忆,硝烟散入胡麻。

狂言三月灭吾华。大刀飞舞处,寇骨付虫沙。

痛史焉容篡改,吾曹耻食倭瓜。弹痕到处菊开花。

坚城风雨后,碧血化红霞。

——临江仙·车过忻口抗日旧战场

第十首

栈道高悬崖腹,民居缥缈云中。

衔缸竹笕穿窗入,泉水响淙淙。

挖药人攀雾嶂,爬山调醉霓虹。管

涔山下牛羊满,荞麦馥秋风。

——乌夜啼·管涔山悬空村二首

第十一首

纵横路网远延伸,蝶翅金桥越五津。

灯串明珠车似鲫,林花啼鸟绝纤尘。

参差五馆壮忻州,匠意精深世罕俦。

调遣无穷天外客,来为三晋献鸿猷。

——忻州市政建设咏二首

第十二首

游遍三关兴未阑,溯河重上老牛湾。

山家相识休相讶:此老如何总是闲?

万里黄河第一湾,仙家胜境在人寰。

重来不用村童引,直向苍茫云水间。

——重游老牛湾

第十三首

关楼朔风烈,晋北乐还张。

高亢飞黄巘,低徊落白杨。

不知身是客,何处梦为乡?

感慨三关地,边声青史长。

6.边靖楼杨家祠堂有何特点

边靖楼位于山西 省代县县城,俗称鼓 楼。

建于明代洪武七 年(1374年),明成化 七年(1471年)火焚 后增台重建。古时同 雁门关南、北对峙, 构成了完整的纵深防 御体系。

楼上悬挂有 “声闻四达,,、“威镇 三关”、“雁门第一楼”等三块巨额牌匾。边靖楼为砖木结构, 外观雄伟古朴,楼基高大,梁架精巧,结构严谨,历经数百年 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至今完好无损,是我国北方所存较大的 木结构古楼之一。

杨家祠堂位于代县城东20公里的鹿蹄涧村,为纪念宋代爱 国将领杨业父子而建。元代杨家17世孙奉旨建祠,明清时曾重 修。

祠堂前院奉祀杨业后裔,后院悬山顶正殿五楹,内塑杨业与 妻佘太君的坐像,8个儿子的彩塑分列两旁。祠内有“宗祖图” 碑一通,碑文铭记着杨业后裔世系。

大殿前,竖有鹿蹄石一块, 形状奇特,雕刻秀美。

7.歌颂忻州的古诗有哪些

1.《忻州四桥》

佚名

东洛四桥事已遥,维扬廿四忆吹箫。

今来却是忻州好,细雨寻诗过四桥。

2.《拜元遗山墓》

佚名

平生尝欲探篱籓,今更恭然拜墓园。

百世吟坛兴衰里,一人撑得是金元。

每怜同晋不同时,独爱先生千古诗。

却是年时丧妻后,南窗怕读雁丘词!

3.《过忻口》

佚名

忽报征轮过忻口,满车吟友齐回首。

当时一战感人多,此酹英雄诗代酒。

4.《忻州别意》

佚名

事往千年不可期,忻州古道引人思。

山驰万马争雄塞,原展沙田似弈棋。

笳响雁门城堞夕,风高河曲渡滩时。

遥知别后诗文汇,添此边城一段奇。

5.《临江仙·车过忻口抗日旧战场》

佚名

岁月难销追忆,硝烟散入胡麻。

狂言三月灭吾华。大刀飞舞处,寇骨付虫沙。

痛史焉容篡改,吾曹耻食倭瓜。弹痕到处菊开花。

坚城风雨后,碧血化红霞。

8.求《昔昔盐》原文,最好有赏析注释

1、原文昔昔盐⑴垂柳覆金堤⑵,蘼芜叶复齐⑶。

水溢芙蓉沼⑷,花飞桃李蹊⑸。采桑秦氏女⑹,织锦窦家妻⑺。

关山别荡子⑻,风月守空闺⑼。恒敛千金笑⑽,长垂双玉啼⑾。

盘龙随镜隐⑿,彩凤逐帷低⒀。飞魂同夜鹊⒁,倦寝忆晨鸡⒂。

暗牖悬蛛网⒃,空梁落燕泥⒄。前年过代北⒅,今岁往辽西⒆。

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⒇?2、注释⑴昔昔盐:隋唐乐府题名。明代杨慎认为就是梁代乐府《夜夜曲》。

昔昔,夜夜的意思。盐,即艳,曲的别名。

⑵金堤:即堤岸。堤之土黄而坚固,故用“金”修饰。

⑶蘼(mí)芜(wú):香草名,其叶风干后可做香料。复:又。

⑷沼(zhǎo):池塘。⑸桃李蹊(xī):桃李树下的路。

⑹秦氏女:指秦罗敷。汉乐府诗《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⑺窦家妻:指窦滔之妻苏蕙。

窦滔为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被谪戍流沙,其妻苏蕙织锦为回文诗寄赠。⑻荡子:在外乡漫游的人,即游子。

⑼风月:风月之夜。⑽恒:常。

敛:收敛。千金笑:一笑值千金。

⑾双玉:指双目流泪。⑿盘龙:铜镜背面所刻的龙纹。

随镜隐:是说镜子因为不用而藏在匣中。盘龙随镜隐:思妇无心打扮,用不着镜子。

⒀彩凤:锦帐上的花纹是凤形。逐帷低:是说帷帐不上钩而长垂。

思妇懒得整理房间,故帷帐老是垂挂着。⒁“飞魂”句:意谓夜里睡不着,就像夜鹊见月惊起而神魂不定。

飞魂,一作“惊魂”。同夜鹊,形容像夜鹊那样神魂不定。

汉末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⒂倦寝忆晨鸡:像晨鸡那样早起不睡。倦寝,睡觉倦怠,即睡不着。

⒃牖(yǒu):窗户。⒄空梁:空屋的房梁。

⒅代:代州,治所在今山西省代县。⒆辽:辽水,在今辽宁省境内,即辽河。

⒇那能:奈何这样。惜马蹄:爱惜马蹄,指不回来。

东汉苏伯玉妻《盘中诗》:“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惜马蹄归不数。”。

9.杨家将与代县

代县是家喻户晓的杨家将镇守边关时曾长期驻守且后裔一直定居的地方。

杨家将从北宋(960年-1127年)建立时就镇守代州保卫北部边疆,代代都出了不少保家卫国的军事名将,在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杨家将宗庙——杨忠武祠就座落在城东20公里处的鹿蹄涧村,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这座祠堂座北朝南,祠门前砌有23级台阶。阶石下一双石狮雄踞左右,一对旗杆耸入云天。

还有两棵粗大的古槐,树冠遮天蔽日,郁郁葱葱。殿内靠墙筑供台,台上正中供奉杨业、佘太君塑像,八子彩塑分列两边。

东西南三面塑的是杨家历代名将,个个栩栩如生,气宇轩昂。院内东西厢房内墙壁上绘着杨家将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故事壁画,地上塑着杨门女将的全身塑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杨家将英姿飒爽的风采。

10.《过居庸关》诗句解析

居庸关,关苍苍,关南暑多关北凉。天门晓开虎豹卧,石鼓昼击云雷张。关门铸铁半空倚,古来几多壮士死。草根白骨弃不收,冷雨阴风泣山鬼。道旁老翁八十余,短衣白发扶犁锄。路人立马问前事,犹能历历言丘墟。夜来芟豆得戈铁,雨蚀风吹半棱折。铁腥惟带土花青,犹是将军战时血。前年又复铁作门,貔貅万灶如云屯。生者有功挂玉印,死者谁复招孤魂。居庸关,何峥嵘!上天胡不呼云丁,驱之海外消甲兵。男耕女织天下平,千古万古无战争。

作者萨都剌(1272~13557),元代诗人,字天锡,号直斋。先世是回族(答失蛮氏),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官至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经历。“诗才清丽,名冠一时” (《新元吏》),间有豪迈雄健之作。著有《雁门集》。

诗中先描绘了居庸关的险峻悲凉景象,渲染气氛。继之通过老翁口述,回顾了古来此地频繁进行的残酷战争。从而自然引发出了作者“驱之海外消甲兵,男耕女织天下平,千古万古无战争”的情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