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与出仕有关的诗词

时间:2023-02-02 15:11:30  编辑:admim

与出仕有关的诗词

1.有关出仕的诗句

管仲之交

即是“管鲍之交”出自于《史记.管仲列传》。

管仲和鲍叔两人都是春秋初期的贤臣良将。管仲,名夷吾,字仲。他幼年时,常和鲍叔一起游山玩水,交情深厚,相知有素。后来管仲和鲍叔分别给齐国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当老师。当时齐国的国君齐襄王非常残暴,经常不理朝政,荒淫无度,最后被大臣们杀死了。齐襄王死后,为了争夺王位,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展开了激烈的争斗,鲍叔和管仲也各随其主。公子小白夺得了君位,人们称之为齐桓公。公子纠出逃在外,被鲁国人杀死,他的老师管仲也成了囚犯。鲍叔得知管仲被囚,就对桓公说,管仲是个非常有才干的人,他忠实于自己的主人,这并没有什么罪过,如果桓公能够重用他,一定能够成就霸业。齐桓公采纳了鲍叔的建议,拜管仲为相国,位居鲍叔之上。管仲辅佐齐桓公,最后终于成就了齐国的霸业。

有一次,管仲和大臣们交谈,对大臣们说,当初他穷困时和鲍叔合伙经商,每次分利时都是他分的多,而鲍叔并不认为他贪财;他做生意亏本时,鲍叔并不认为他愚蠢,而是说他时运不佳;他三次出仕,三次被逐,鲍叔并不认为他没有才能,而是认为他生不逢时;他三次作战失利,鲍叔并不认为他怯懦,而是知道他家中有老母要照顾,他在受刑期间,受了许多屈辱,鲍叔并不认为他鲜廉寡耻,而是了解他不拘小节而耻于才智无法显露。最后管仲感叹到:“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

后来,人们用“管鲍之交”来表示知心朋友,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唐代杜甫的《贫交行》里就有这个典故:“君不见管鲍贫时交,只道今人弃如土。”

高山流水觅知音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抚鼓琴

题诗后

[唐]贾岛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席间咏琴客

[唐]崔珏

七条弦上五音寒,

此艺知音自古难。

唯有河南房次律,

始终怜得董庭兰。

旅中怀孙路

[唐]贯休

暮尘微雨收,蝉急楚乡秋。

一片月出海,几家人上楼。

砌香残果落,汀草宿烟浮。

唯有知音者,相思歌白头。

知音者诚希

[唐]韩愈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行行天未晓,携酒踏明月。

2.有关出仕的诗句

管仲之交 即是“管鲍之交”出自于《史记.管仲列传》。

管仲和鲍叔两人都是春秋初期的贤臣良将。管仲,名夷吾,字仲。

他幼年时,常和鲍叔一起游山玩水,交情深厚,相知有素。后来管仲和鲍叔分别给齐国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当老师。

当时齐国的国君齐襄王非常残暴,经常不理朝政,荒淫无度,最后被大臣们杀死了。齐襄王死后,为了争夺王位,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展开了激烈的争斗,鲍叔和管仲也各随其主。

公子小白夺得了君位,人们称之为齐桓公。公子纠出逃在外,被鲁国人杀死,他的老师管仲也成了囚犯。

鲍叔得知管仲被囚,就对桓公说,管仲是个非常有才干的人,他忠实于自己的主人,这并没有什么罪过,如果桓公能够重用他,一定能够成就霸业。齐桓公采纳了鲍叔的建议,拜管仲为相国,位居鲍叔之上。

管仲辅佐齐桓公,最后终于成就了齐国的霸业。 有一次,管仲和大臣们交谈,对大臣们说,当初他穷困时和鲍叔合伙经商,每次分利时都是他分的多,而鲍叔并不认为他贪财;他做生意亏本时,鲍叔并不认为他愚蠢,而是说他时运不佳;他三次出仕,三次被逐,鲍叔并不认为他没有才能,而是认为他生不逢时;他三次作战失利,鲍叔并不认为他怯懦,而是知道他家中有老母要照顾,他在受刑期间,受了许多屈辱,鲍叔并不认为他鲜廉寡耻,而是了解他不拘小节而耻于才智无法显露。

最后管仲感叹到:“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 后来,人们用“管鲍之交”来表示知心朋友,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

唐代杜甫的《贫交行》里就有这个典故:“君不见管鲍贫时交,只道今人弃如土。”高山流水觅知音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抚鼓琴 题诗后 [唐]贾岛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席间咏琴客 [唐]崔珏 七条弦上五音寒, 此艺知音自古难。

唯有河南房次律, 始终怜得董庭兰。 旅中怀孙路 [唐]贯休 暮尘微雨收,蝉急楚乡秋。

一片月出海,几家人上楼。 砌香残果落,汀草宿烟浮。

唯有知音者,相思歌白头。 知音者诚希 [唐]韩愈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行行天未晓,携酒踏明月。

3.说说哪些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出仕为官的悔恨

《归园田居》为著名诗人陶渊明所作,一共5首诗歌描写了诗人重归田园时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在诗人的笔下,田园是与浊流纵横的官场相对立的理想洞天,寻常的农家景象无不是现出迷人的诗情书意。诗人在用白描的手法描绘田园风光的同时,也巧妙地在其间融入自己的生活理想、人格情操。

描绘了一幅宁静、恬美、平平淡淡而又充满生机和情趣的农村生活场景。诗人描写了近景方宅、草屋、以及房前屋后的榆柳桃李,还描写了远方的村庄和袅袅的炊烟,又从听觉角度描写了狗吠鸡鸣。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自己入仕,是误落尘网,“误”集中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出仕的悔恨之情。

“羁鸟”二句,把身在官场中的自己比作“羁鸟”、“池鱼”,官场束缚了自己“爱丘山”的天性,“恋旧林”“思故渊”则表达了自己回归自然的愿望。

4.归隐与出仕——我看古代文人的人生理想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这首著名的《临江仙》里,渔父的形象被赋予一种文化内涵———纵情山水、超世旷达的隐逸思想和人格的象征。

渔父意象,寄托着中国文人对这种与世无争的超然生活的向往。得意时出仕兼济天下,失意后归隐吟风啸月,是中国文人千载不变的人生轨迹。历经宦海沉浮颠沛流离之后,莫不如散发弄扁舟,独钓寒江雪。山水田园,就成为了中国文人的精神避难所,在这里,心灵的创伤得到愈合,灵魂获得拯救与升华。

渔父的这种象征传统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楚辞·渔父》篇:诗人屈原流放江边。渔父飘然而至,劝他说,“圣人不为外物所羁绊,而能与世共进。既然举世混浊,众人皆醉,何不追随圣人,放弃执著,随波逐流呢?”屈原矢志不移。渔父笑笑离去,边走边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儒家理想预示中国文人悲剧命运

中国古代文人多是坚定的理想主义者,“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给知识分子设计的一条理想的康庄大道,同时也暗示着未来不可知的悲剧。对理想的执着与黯淡的现实往往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中国文人的追求、失落与痛苦都在这条大道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和理想就是“和”,在人生哲学范畴,“和”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如何面对人生与社会的矛盾。中国文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空有满腔抱负,却报国无门抑郁而终。像孟浩然、杜甫和陆游,是极想进入政治层又偏偏进不去;或是像柳宗元、苏轼,进去了又被黜贬。

屈原是中国文人悲剧的象征,他第一个深切感受到昏君忠臣的矛盾冲突所带来的心理痛苦,也第一个成功地将这种心理痛苦引向“忠奸之争”的模式而没有危及君臣关系。所以屈原敢问天问地问神问历史而没有问君,问君会导致怀疑和否定整个文化体系。后世文人谨小慎微,更不敢胡乱猜疑了。

儒道的隐逸观使自然山水成为中国文人悲剧意识的消解因素

孔子云:“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孔子把出仕看作弘扬“道”的一种途径,目的在于辅佐君王以教化百姓。而当有志于“道”的君子面临现实的“无道”无能为力之时,则应该“不降其志,不辱其身”,“隐居以求其志”。

与儒家不同,道家的隐逸流露出的是对世俗的不屑。“无为”是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家的隐逸,其目在于通过隐逸方式来追求“无为”来排斥“有为”的纷扰, “有为”是不利的,会产生矫揉造作。庄子认为,人要顺乎自然才能返朴,返朴才能保全性命的本原。逍遥是乐,其一乐是卸去物累的超脱感,其二乐是与无限的宇宙融为一体的陶醉感。

中国古代文人很容易与现实妥协,他们的悲剧意识通过道家的老练与儒家的自欺欺人化解于无形。隐逸者的象征 ———渔父,正好垂钓于中国主流文化儒、释、道三者的汇合点上,儒家的自然是象征的自然,它使人安贫乐道;道家的自然是天然的自然,它使人心斋坐忘,闲适旷达;释家的自然是禅意的自然,它使人勘破红尘,化悲为乐。自然山水成为文人悲剧意识首要的消解因素。

自然山水对文人悲剧的消解,是通过山水诗、画的创作来完成的

朱光潜认为,山水诗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从晋宋时代陶潜、谢灵运起才形成诗歌的一种特定类型。谢灵运纵情山水,陶渊明躬耕田园,山水田园风光在他们笔下,不再是配件佐料,而开始具有独立的美学价值,成为讴歌的主体。

朱光潜指出,山水诗、山水画是交流融会、相得益彰的,山水诗人大半同时也是山水画家。隋代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我国尚存于世的山水卷轴画中最早的一幅。画面生动地描绘出大地明媚的春光和游人怡然自乐的神态,桃红柳绿与小桥流水相映成趣,色彩上运用了深厚的青绿填色,既将自然山水之美展现无遗,又充分流露出仕人希冀回归自然山水的隐逸人格精神。

山水诗画之美使中国文人实现了另一种人生价值

隐逸生活超脱于物役物累及职业困境之外,自我意识容易得到觉醒,人生目标也随之从君君臣臣的二人关系转向了对自我的关注。当隐逸文人的精力转移到对自然与自我的观照之时,他们便发掘和体悟到了自然山水之美、人的精神气度之美以及诗画艺术之美。文人与自然的交流对话,不仅实现了自然美向艺术美的过渡,而且在艺术美的享受之中,成就了他们独立的隐逸人格精神,在艺术美的创造之中,中国文人实现了迥异于“治国平天下”的另一种人生价值。

5.与争有关的诗词

《题梅妃画真》李隆基

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观棋》李从谦

相对终无语,争先各有心。

《相和歌辞?采莲曲》张籍

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荡漾波。

《采莲曲》张籍

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漾微波。

《送朱庆馀及第归越》张籍

州县知名久,争邀与客同。

《北中寒》李贺

争瀯海水飞凌喧,山瀑无声玉虹悬。

《少年行二首》李白

因击鲁勾践,争博勿相欺。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李白

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

6.与“弱冠”有关的诗词有哪些

1、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魏晋 左思《咏史》

2、弱冠遭世难,二纪犹未平。——唐 韦应物《京师叛乱寄诸弟》

3、白眉年少未弱冠,落纸纷纷运纤腕。——唐 权德舆《马秀才草书歌》

4、支离交俊哲,弱冠至华发。——唐 钱起 《送李大夫赴广州》

5、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晋 陶渊明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6、弱冠寻方数岁华,玲珑万玉嫭交加。——清 龚自珍 《已亥杂诗207首》

7、三岁出瘴岭,弱冠历吴楚。——宋 方回 《秋晚杂书三十首》

8、弱冠寻芳数岁华,今年负煞武陵霞。——近代 宁调元 《感旧,集定庵句》

9、越七百岁乃有袖云氏,弱冠学道朝天京。——元 杨维桢 《医师行,赠袁炼师》

10、丈夫四十强而仕,余当二十弱冠辰。——南北朝 鲍照 《拟行路难》

11、志学耻传习,弱冠阙师友。——南北朝 萧衍 《撰孔子正言竟述怀诗》

12、幼龄思奋飞,弱冠游灵台。——唐 孟郊 《送黄构擢第后归江南》

13、只今年逾弱冠,遇生朝、刚要赋诗篇。——元 凌云翰 《木阑花慢 寿侄云达时七下四日也》

14、年过弱冠风尘里,常拟随师学炼形。——唐 刘得仁 《山中寻道人不遇》

15、年逾弱冠即为老,节过清明却似秋。——唐 韩偓 《惜春》

7.关于归隐的诗句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我喜欢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侯有佳句,

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

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

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

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

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

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

谁欲讨□羹?

不愿论簪笏,

悠悠沧海情。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 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 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 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 西山鸾鹤群。

隐居

朝代:宋 作者:邵棠

结屋水云村,车尘不及门。

坼花春有力,度砌月无痕。

墨带新题湿,醪因旋漉浑。

纷纷名利客,谁解悟孤豚。

寄李隐居

杜荀鹤

自小栖玄到老闲,如云如鹤住应难。

溪山不必将钱买,赢得来来去去看。

题张氏隐居二首

杜甫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8.和愁有关的诗句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溢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刘禹锡《忆江南》)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温庭筠《菩萨蛮》)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 语已多,情未了。

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敦煌词)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敦煌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

骑象背人先过水(李旬《南乡子》)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鹊踏枝》)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李景《摊破浣溪沙》)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菩萨蛮》)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李煜《临江仙》)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夐《诉衷情》)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玉楼春》) 昔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钱惟演《玉楼春》)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张先《天仙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明月不知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欧阳修《踏莎行》) 笙歌散进游人去,始觉春空(欧阳修《采桑子》) 聚散若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留春住(王观《卜算子》)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今宵剩把颍钢照,有恐相逢似梦中(晏几道《鹧鸪天》) 残睡觉来人又晚,难忘,便是无情也断肠(晏几道《南乡子》)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王安国《清平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 人生弹指事成空,断魂惆怅无寻处(李之仪《踏莎行》) 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黄庭坚《望江东》) 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影偷移(晁元礼《绿头鸭》) 人强健,青尊素影,长愿相随(晁元礼《绿头鸭》) 叹好梦,一一无凭,怅掩金花坐凝目(晁元礼《雨霖铃》) 别后厌厌,应是香肌,瘦减罗幅(晁元礼《雨霖铃》)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秦观《望海潮》)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秦观《江城子》)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秦观《满庭芳》)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秦观《满庭芳》) 无奈云沉雨散。

凭阑干,东风泪眼(王诜《忆故人》)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赵令峙《清平乐》)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原上草,露初唏,旧楼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鹧鸪天》)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青秋节(柳永《雨霖铃》) 此去经年,应是良晨好景虚设。便纵有千钟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栏桡(柳永《少年游》) 早知恁么。

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柳永《定风波》)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柳永《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毁,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

9.【诗经中有没有关于归隐的诗句

考 磐 ——归隐者自得其乐 【原文】 考磐在涧①, 硕人之宽②. 独寐寤言③, 永矢弗谖④. 考磐在阿⑤, 硕人之岢⑥. 独寐席歌, 永矢弗过⑦. 考磐在陆⑧, 硕人之轴⑨. 独寐寤宿, 永矢弗告⑩. 【注释】 ①考磐(pan):逗留,盘桓.②硕人;贤人.宽:宽宏.③寐: 睡着.寤:醒来.④矢:誓.谖(xuan):忘记.⑤阿:山坳. ⑥岢(ke):宽和.⑦过:失,忘记.⑧陆:高而平的地方.⑨ 轴:游玩不愿离去.⑩告:表达. 【译文】 逗留盘桓在山涧, 贤人心宽又悠闲. 独睡醒来独自语, 此中乐趣永不忘. 逗留盘桓在山阿, 贤人心宽又快活. 独睡醒来独自歌, 此中乐趣永不忘. 逗留盘桓在高地, 贤人游玩不离去. 独睡醒来独自居, 此中乐趣无法说. 【读解】 诗中讴歌了中国传统士大夫重要的人生选择之一——归隐山 林田园.这可能是我们迄今见到的最早的隐逸诗. 对中国传统的士大夫(知识分子)来说,人生最光明的前途 和选择是进入政界做官(即此谓“出仕”),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做 “治人”者,所以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说.一旦仕途 受挫,便隐居山林田园,寻找心灵的解脱和慰藉.在朝与在野,出 仕与隐退,庙堂与山林,似乎就是秋千的两端,不是荡到这一端, 就是荡到另一端,并无其它路可走. 认真想来,这种只有两极的人生选择不仅仅是由传统思想观 念的影响造成的,同时,也同士大夫们自身有关.“百无一用是书 生.”读书人放下书本之后几乎什么都干不了. 当兵打仗吧,骨瘦 如柴,手无缚鸡之力,吃不了那苦.种田吧,分不清麦子韭菜,同 样吃不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经商吧,商人最为文人不齿.做 工匠吧,身无一技,况且匠人属社会的下九流.反正除了几本书 之外士大夫们一无所长,无处可以安身立命.达则兼济天下 (出仕),穷则独善其身(隐退). 如今的知识分子,似平有了更多的“中间道路”可走.从军, 经商,做工,兼职等专业之外的其它工作.适应能力之强,思想 观念之灵活,身兼数技.即便是读书做学问,也可以为学问而学 问.不必再去山林田园独善其身. 现代人早已走出了山林,在红尘中找到了更多的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