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有关苏轼牧羊的诗词

时间:2023-02-02 11:15:52  编辑:admim

有关苏轼牧羊的诗词

1.与苏武牧羊有关的诗句

题苏武牧羊图

杨维桢

未入麒麟阁,时时望帝乡。

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

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

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

赏析

苏武被拘匈奴十九载,受尽磨难而终得归汉的传奇经历,不知激励了多少中华民族的热血男儿。此诗即因苏武牧羊图而生发,饱含作者对苏武崇高气节的敬佩之情。首联是为点题之笔,由图像麒麟阁而追述苏武忠贞品格。中间两联选取了极富代表性的细节,体现苏武不畏艰难而始终心向汉室的精神。尾联则以李陵泣别作为反衬,更见出苏武人格的崇高。

2.哪位南宋文学家的一首诗词和放羊有关

文天祥《咏羊》:长髯主簿有佳名,羵首柔毛似雪明。

牵引驾车如卫玠,叱教起石羡初平。出都不失成君义。

跪乳能知报母情。千载匈奴多牧养,坚持苦节汉苏卿。

岳坷《绵羊》:褥毛吹朔雪,细肋卧晴沙。晓牧尾摇扇,春游项引车。

湩流便逐草,酪腻正需茶。日夕归栖处,因风想塞笳。

陆游《长歌行》:不羡骑鹤上青天,不羡峨冠明主前,但愿少赊死,得见平胡年。一朝胡运衰,送死桑乾川,胡星澹无光,龙庭为飞烟。

西琛过葱岭,东戍逾朝鲜,巍巍天王都,九鼎奠涧瀍,万国朝未央,玉帛来联翩。黄头汝小丑,污我王会篇。

尽诛非无名,不足烦戈鋋,还汝以旧职,牧羊辽海边。以上都是南宋诗人。

望采纳。

3.苏轼的所有诗词名字

【诗词作品】 《赤壁赋》 《后赤壁赋》 《石钟山记》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春宵》 《海棠》 《和子由渑池怀旧》 《和子由踏青》 《花影》 《(惠崇)春江晚景》 (此诗为作者苏轼观看惠崇所画《春江晚景》而作)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三月二十九日》 《上元侍宴》 《石苍舒醉墨堂》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题金山寺》 《题西林壁》 《望海楼晚景》 《雪后北台书壁》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有美堂暴雨》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赠刘景文》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女王城东禅庄院》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蝶恋花(密州上元)》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洞仙歌(冰肌玉骨)》 《洞仙歌(江南腊尽)》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 《浣溪沙(画隼横江喜再游)》 《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 《浣溪沙(寓意)》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减字木兰花(春月)》 《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 《江城子(翠娥羞黛怯人看)》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满江红(江汉西来)》 《满江红(清颍东流)》 《满庭芳(三十三年)》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南乡子(寒雀满疏篱)》 《南乡子(凉簟碧纱厨)》 《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南乡子(送述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沁园春(孤馆灯青)》 《沁园春(情若连环)》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阮郎归(初夏)》 《少年游(去年相送)》 《哨遍(为米折腰)》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记承天寺夜游》 《范增论》 《贾谊论》。

4.求高中语文必修四常考的句子默写廉颇苏武牧羊辛弃疾词两首苏轼词两

高中语文必修四默写练习蜀道难·李白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畏途躔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哉!剑阁峥嵘而崔嵬,,.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万里悲秋常作客,.,潦倒新停浊酒杯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庄生晓梦迷蝴蝶,.,蓝田日暖玉生烟.,.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名段填空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别有幽愁暗恨生,.,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名句默写醉不成欢惨将别,.,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虞美人 ·李煜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只是朱颜改.,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明月不谙离恨苦,.,,.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念去去、,.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今宵酒醒何处,、.此去经年,.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5.苏轼的生平及经典诗句

人物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二名苏东坡,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4岁,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一寸有余(186cm)苏轼为人豁达心胸宽广,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

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苏洵的大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佑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年),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元佑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

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苏轼生平】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阴差阳错地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苏轼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

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

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 俗话说:“京官不好当。”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乌台诗案】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

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李定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

6.苏轼的生平及经典诗句

人物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二名苏东坡,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4岁,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一寸有余(186cm)苏轼为人豁达心胸宽广,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

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苏洵的大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佑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年),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元佑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

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苏轼生平】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阴差阳错地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苏轼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

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

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 俗话说:“京官不好当。”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乌台诗案】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

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李定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北宋神宗年间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