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有关新年的诗词加赏析

时间:2023-01-17 01:35:33  编辑:admim

有关新年的诗词加赏析

1.关于春节的古诗加上它的赏析(3首)

1、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一: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

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

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

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其实,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

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赏析二: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赏析三 歌颂春节的诗很多。王安石这首抓住放鞭炮、喝屠苏酒、新桃换旧符三件传统习俗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

这样写,精炼、典型、概括力强。诗中流露出的欢快气氛,与作者开始推行新法、实行改革、希望获得成功的心情是相一致的。

现在贴桃符的人少了,多数人把桃符换成了春联,但过年放鞭炮、喝酒的习俗还在民间广为流传达室。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非常悠久的。

这首诗也就具有传统美的品格。当然,现在大城市人太多,从空气的清洁和防火等方面考虑,并不提倡鞭炮。

2、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 1.除夜:即旧历除夕。

2.凄然:凄凉,悲伤。 3.霜鬓:两鬓白如霜。

[释意] 住在客栈里,独对残灯,睡不着觉。不知什么缘故,诗人的心情变得十分凄凉悲伤。

在这除夕之夜,想象故乡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岁,新添不少白发啊。佳节思亲是常情,历来如此。

但除夕之夜,“独不眠”、“转凄然”、“思千里”,还有一层意思: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岁,包含了诗人年复一年老大无成的伤感。 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元日人人出外拜年,拜年者,并不求其与主人见面贺礼,只是姿态性地投张名帖,表示礼数已到罢了。

这一风俗始于宋代,到了明清越演越烈,由于世俗把过年投送名帖作为奉承讨好的手段,所以受到诗人的讥讽,这种过年送的名帖,大概就是我国最早的贺年片吧。 《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头上已是是稀疏的白发,大年三十的晚上和家人围坐在火炉边守岁(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而无法入睡。(剪烛——蜡烛点的时间长了之后,烛心会变长还会分岔,不剪的话无法看清东西,古代有一种专门用于剪烛的剪子,前面比较的长,不容易烧到手的)蜡烛一点一点的燃烧,这里指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作者也慢慢的喝着酒,仿佛有人在催他喝干这夜酒,。

2.过年的诗加赏析

1、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赏析: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

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

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

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其实,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

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2、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1.除夜:即旧历除夕。2.凄然:凄凉,悲伤。

3.霜鬓:两鬓白如霜。释义:住在客栈里,独对残灯,睡不着觉。

不知什么缘故,诗人的心情变得十分凄凉悲伤。在这除夕之夜,想象故乡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岁,新添不少白发啊。

佳节思亲是常情,历来如此。但除夕之夜,“独不眠”、“转凄然”、“思千里”,还有一层意思: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岁,包含了诗人年复一年老大无成的伤感。

3.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释义:元日人人出外拜年,拜年者,并不求其与主人见面贺礼,只是姿态性地投张名帖,表示礼数已到罢了。这一风俗始于宋代,到了明清越演越烈,由于世俗把过年投送名帖作为奉承讨好的手段,所以受到诗人的讥讽,这种过年送的名帖,大概就是我国最早的贺年片吧。

4.《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释义:头上已是是稀疏的白发,大年三十的晚上和家人围坐在火炉边守岁(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而无法入睡。

(剪烛——蜡烛点的时间长了之后,烛心会变长还会分岔,不剪的话无法看清东西,古代有一种专门用于剪烛的剪子,前面比较的长,不容易烧到手的)蜡烛一点一点的燃烧,这里指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作者也慢慢的喝着酒,仿佛有人在催他喝干这夜酒,这里作者的感情有点消极。将身上的钱分给家里的小辈,让他们去买春钱(春钱,据《闲居录》中记载:"至大改元,妇女首饰皆以金银作作小钱戴之,谓之春钱。

"它是古时民间习俗中使用的仿钱形饰物。)——这里我觉得是给的压岁钱。

听爆竹声声好像自己的童心仍在,看到更换桃符的人有老有少。四周 鼓角(多在古诗中只战鼓和号角!这里只的是春节时人们敲锣打鼓吧)声不断,梅花也争相开放,待到五更时分人们欢笑着相互拜年!5.庾楼新岁 唐 白居易 岁时销旅貌,风景触乡愁。

牢落江湖意,新年上庾楼。 释义: 年岁销蚀着旅人的容貌(也就是说在外漂泊的人易老),眼前的景象出动了我的乡愁,身在江湖尽是失意不得志,新年的时候上庾楼。

3.有关新年的诗词加赏析

春节:(思乡的诗句在后面)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历代诗人着力描写的重要内容。

在这些诗章中,有记录各种传统习俗的,有抒发个人情怀的,有描写喜庆气象的,可谓五彩纷呈。 腊月廿五日,人们开始打扫卫生,以迎新春。

清代诗人写道:“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 太平甲子非容易,新历颁来仔细看。”

年末岁尾,百姓希望来年五谷丰登,有“祭灶”风俗。晚清诗人罗昭隐这样描述:“一盏清茶一缕烟,灶神老爷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 除夕守岁,一家人开怀畅饮,团圆取乐,共祝新年。

宋代席振起在《守岁》诗中云:“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 三十六岁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

岁尾年初,家家爆竹,户户焰火,不绝于耳,气势如虹。元代诗人赵孟頫在《岁月》中说:“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地落阶红。

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 描写春节喜庆气氛者,王安石可算写到极致,他的《元日》诗脍炙人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尤眨馨研绿一痪煞!? 更有文人志士借春节抒发情怀,留下不少上乘之作。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被俘,在狱中度过春节,他慷慨高歌:“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清代林则徐流放新疆,时刻心系禁锢。 1842年除夕他在伊犁过除夕,当夜心潮起伏,难以入眠,赋诗道:“流光代谢岁应除,无亦无心判莞枯。

裂碎肝肠怜爆竹,借栖门户笑桃符。新幡彩胜为争奋,晚节冰柯也不孤。

正是中原薪瞻日,谁能高枕醉屠苏。”意境豪雄悲壮,读来令人振奋。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留下不少的春节赋诗。 董必武的“举杯互敬屠苏酒,席散分赏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遥祝延安景物华”;林伯渠的“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若狂。正是今年风景好,千红万紫报春光”,写得有声有色,无疑是对祖国的美好礼赞。

诗中乡情 (思乡) 1。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文《渡汉江》) 4。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

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白居易思乡诗三首 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4.【关于春节和元宵节的古诗词各五首各五首古诗,还要写出赏析,】

春节:1 《元日》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 《田家元日》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3 《除夜》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4 《元日 玉楼春》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5 《拜年》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元宵节:1 《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2 《十五夜观灯》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3 《正月十五夜灯》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4 《诗曰》 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5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好意思,赏析来不及找,真不好意思兄弟。

5.关于春节的古诗词5首以上,并做赏析

我来吧:

1:

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赏析:

这首诗歌形象生动的刻画了一个59岁的老翁慨叹时光转瞬即逝,转眼自己已经花甲之年的样子,在这样样一个除夕的夜晚,独自感慨的画面,令人唏嘘不已,也让我们联想到自己长了一岁,还没有大的成就的感伤;

2:

除夜

【唐】曹松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赏析:

这首诗歌讲的是一个守岁的人听到窗外的东风响起,除夕这一晚上把两个年头分开,转眼又是新的一年他起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祭祀尧舜禹这样的中国古典圣人,也表达了自己儒家思想,就是做一个讲究仁义礼智信的人。

叙事虽然平淡,但是平中见奇,令人耳目一新!

3:

岁除夜

【唐】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赏析:

这首诗也是一个老人的感慨万端的话,说的是自己老了,怕冷又是害怕老去但是他更担心的是国家遭受外族入侵,还没有平定叛乱,真可谓是忧国忧民的老先生,令人敬佩不已!

4: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最经典的一首,全诗采用白描手法,形象生动的刻画了千家万户喜迎新春的热闹场景,至今仍是经典当中的经典!

5:

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赏析:

作者采用书简拜年的方式令人感叹现在的人之中是形式,忽视了拜年的内涵,给我们以很大启示。

6.我需要一首关于春节诗或词,加鉴赏300字左右

这首吧,王安石的《元日》,很有名的~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文、词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有力推动了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

[赏析]“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其实,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7.关于元旦的古诗词加译文加赏析

南朝·梁萧子云《介雅》(其三)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日升等皇运,洪基邈且遥。

赏析:此诗写出了元旦朝贺,众臣趋拜,钟石奏鸣的庄严肃穆的景象。唐宋因袭此风尚。

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是从接受朝拜的皇帝的视角记载元朔之日万方在庭的场景;盛唐中唐之际的诗人卢纶等人,则是从朝拜者士大夫的角度记载百官朝贺的盛况:“万戟凌霜布,森森瑞气间。垂衣当晓日,上寿对南山。

济济延多士,跹跹舞百蛮。小臣无事谏,空愧伴鸣环”(卢纶《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鸣佩随鹓鹭,登阶见冕旒 ”(卢纶《元日朝回中夜书情寄南宫二故人》), “天颜入曙千官拜,元日迎春万物知”,“微臣愿献尧人祝,寿酒年年太液池”(杨巨源《元日观朝》),“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竿下鼓千声”(杨巨源《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凤楼门下宣赦相公称贺二首·其一》)。

这些诗句,描绘了百官于元旦早朝庆贺新年的场景:从万戟森森的御前警卫中趋步前行,文武百官依照官阶品位依次行礼称贺,然后,在鼓乐歌舞中举行酒会。元日是万民庆祝的佳节。

唐代诗人卢照邻的《元日述怀》写道:筮仕无中秋,归耕有外臣。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风邻。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赏析:此诗以人歌、花舞、岁酒、草色、风光等人事景物描绘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烂漫春色。“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表达了诗人盼望民富国强,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田家元日》,表现了农村新年的情形: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的亲身经历,作于他去长安应试的那年春节。首联的意思是: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

斗:指北斗星。回北:指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北方转而指向东方。

古人认为北斗星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颔联说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

颈联写诗人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这两联叙写了自已的隐居生活内容,表明自己关心农事,亲近农民,也隐隐透露了作者不甘隐居躬耕的心情。

尾联写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非常重视观测天象,注意气候、节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其中虽有某种程度的迷信色彩,但更多的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此诗笔调简朴,却形象生动地描写出农家欢度春节,期望新年丰收的内心世界和过节的独有特色。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元日示宗武》,写出了作为父亲的眷眷之情: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

处处逢正月,迢迢滞远方。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

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

不见江东弟,高歌泪数行。赏析:此诗是诗人在元日写给小儿子宗武的,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关爱之情:听到儿子的哭声自己的手就发抖,见到儿子身体长高了就高兴得直笑。

接着写自己的艰难处境:四处漂泊,滞留远方,连过年也不能回来。身体体弱多病,只好借酒浇愁。

诗人告诫儿子,要从小努力奋发,不要像自己做“白首郎”。诗的结尾怀念漂泊在江东近无消息的五弟杜丰,高歌中不由得泪流满面。

整首诗写道情真意切,充满了人间真情。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新年作》,流露出了深沉的思乡之情: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赏析:刘长卿进士及第只比王维晚三年,应当属于盛唐诗人。

但他的诗名著于上元、宝应年代以后,因此文学史上把他列为中唐诗人。他的诗属于王、孟一派,五言诗最著名,也最自负,曾自以为“五言长城”,这是无人能够超越的意思。

他是一个刚正不阿、负责任事的人,因而使他在仕途上屡经蹉跌。据说在肃宗至德年间,他任转运使判官的时候,得罪了上司鄂州观察使吴仲儒(名将郭子仪的女婿)。

吴仲儒诬告他贪赃二十万贯,因而贬谪为岭南南巴县尉。这首风调凄清、意蕴深沉的思乡之作,就是在这时写成的。

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的思乡之情自然更加迫切难抑了。

“天畔”,天边,这里指岭南;“潸然”,泪流的样子;独处异乡,又逢新年,思乡情切的诗人怎能不黯然神伤,老泪纵横呢?开篇的“切”和“独”,奠定全诗孤苦悲凄的情感基调。颔联承上抒发感喟:“老”、“居人下”是诗人自况;一个“至”字,满含年老失时的辛酸和仕途失意的悲愤:刚正到老,却落了个受人陷害、寄人篱下的下场!沉痛之情平淡道出,反而更显沉痛;“客”,指诗人自己;“春归”,春回大地、回故乡,有拟人意;一个“先”字,既有羡慕:要是自己能像春天一样,早早回到故乡,那该多好啊!更有埋怨:我还在天涯漂泊,春天怎么就先行回归了呢?年老失意,春归己留,正是诗人“潸然”的原因。

颈联描写身处的环境:“同”、“共”二字,写尽了诗人孤独无告、迷惘无。

8.春节的诗词欣赏,赏析,思想感情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注释】 田家——农家。

斗回北——斗,指北斗。也叫“北斗七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杓)形的七颗亮星。

《诗.小雅.大东》:“虽有北斗,不可以挹(yì舀)酒浆。”北斗七星,各有其名,四星像斗,三星像杓。

杓即柄。斗回北,即北斗星的柄指向北。

《国语.周》下:“日在折木之津,辰在斗杓。”《注》:“斗柄,斗前也。”

《鹖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岁起——新的一年开始了。

东——指北斗星的斗柄在东方,即春天来到了。 强仕——《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

孔颖达疏:“强有二义:一则四十不惑,是智虑强;二则力气强也。”旧时因称四十岁为强仕之年。

谓男子年四十,智虑气力皆强盛,可以出仕。后以“强仕”为四十岁之代称。

无禄——即无官职。 桑野——犹桑田。

北魏至北周行均田制时,分给男子种植树木的田。北魏于男子初受田时,给桑田二十亩,规定至少种桑五十株,枣五株,榆三株,非桑区只给一亩,作为世业。

隋、唐桑田改为永业田。后,泛指田畴。

就耕父——和农民一起耕耘田地。就,接近;归于。

耕父,犹农夫,田父,谓老农。 荷锄——肩扛着锄头。

占气候——预测气候的好坏。占,卜问;预测。

《说文.卜部》:“占,视兆问也。”在中国古代,“占”是观察的意思;“卜”是以火灼龟壳,认为就其出现的裂纹形状,可以预测吉凶祸福。

赏析:全诗四联,首联写昨夜斗回北,即谓昨天夜晚北斗星的斗柄在北,还是冬天。下句今朝岁起东,即意谓今天早晨起来,北斗星的斗柄就在东方了,就是春天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点明题目;颔联写诗人虽年届强仕而尚存忧农之心;颈联写诗人与耕父、牧童的亲密关系;尾联写农家元日“共说此年丰”的喜庆情怀,祈盼新的一年农事丰裕的心愿。

全诗感情真挚,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家深厚的感情。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赏析】此诗作于元朝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1年,是文天祥平生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夜。

这一首诗,诗句冲淡、平和,没有“天地有正气”的豪迈,没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只表现出大英雄欲与家人共聚一堂欢饮屠苏酒过元旦的愿望,甚至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一丝寂寞、悲怆的情绪。恰恰是在丹心如铁男儿这一柔情的刹那,反衬出勃勃钢铁意志之下人的肉身的真实性,这种因亲情牵扯萌发的“脆弱”,更让我们深刻体味了伟大的人性和铮铮男儿的不朽人格。

《除夜》一诗,没有雕琢之语,没有琐碎之句,更无高昂的口号式咏叹。可是,我们仍旧感到心灵的一种强烈震撼。

无论时光怎样改变,文天祥,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作为忠孝节义人格的伟大图腾,万年不朽,颠扑不灭,仍会是在日后无数个世代激励一辈又一辈人的道德典范。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从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初五,有的地方要过到正月十五,甚至到正月底。春节的节庆活动各民族各地域都非常丰富,普遍有做新衣、备菜肴、扫房舍、贴春联等。

春节文化,两千余年来,盛传不衰,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束艺术奇葩。 这首七绝,热情咏唱了春节这一天一派除旧布新,欢欣鼓舞的迎春景象。

首二句写:在毕毕剥剥的鞭炮声中,人们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把温暖吹进屠苏酒里,一家人团聚一起,饮过屠苏酒,暖洋洋的感觉到春天来到了。末二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人们忙着除旧布新,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庆贺新春佳节。

全诗洋溢着清新吉庆的浓郁的节日气氛;语言古朴厚重,文情并茂,为古今传唱不衰的佳作。 诗言志。

诗人是北宋时代的政治大家,官初拜宰相。全诗字里行间洋溢着破旧立新的大无畏气概和必胜信念,给人鼓舞,催人奋进。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注释】徲 tí 久。久待。

迟到。徲chí 〔徲徲〕往来的样子。

赏析:这是一首写喜庆春节的五律诗。第一、二句,从气候角度写春节期间的祥和:无风无霜,春意盎然。

第三、四句,日历上又多了一岁,新春代替了旧年。第五、六句,从树木的角度写春的到来,梅花、柳树展现了新姿,显得冬天不雕的松树有了些老态。

最后两句,写春节中的人,因为高兴饮了过多的屠苏酒,欢笑的声音响彻了云霄。 青 玉 案 元 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赏析:此词极力渲染元宵节观灯的盛况。

先写灯火辉煌、歌舞腾欢的热闹场面。花千树, 星如雨,玉壶转,鱼龙舞。

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