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与佛教佛教有关有关诗词

时间:2023-01-17 00:35:48  编辑:admim

与佛教佛教有关有关诗词

1.和佛有关的古诗主要是写有关忠心向佛的.

《谒》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谒》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 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 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 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众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墙上书一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但亲告神秀曰:“汝作此 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 了不可得.” 惠能虽不识字,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托人亦书一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众皆惊.五祖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 次日祖潜至碓坊,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遂三鼓入室,五 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 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 法.”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 神秀的这首诗代表了小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身是菩提树,意思是我们的身体要象菩提树一样,保持端正的体态,不断修持精进. 心如明镜台,是把我们的心比喻为明镜台,如果灰尘粘染则不明澈.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字面意思为明镜台要不停地擦拭,才不会沾染上灰尘.意思是说我们要不断地勤修,保持心境的平和,才能恢复本心得悟正果. 该诗前两句是讲的身心方面的修行,后两句是修行的结果,明心见性.小乘佛教注重的是自身的苦修实证,见性成佛.小乘的思想是本心即佛.这些在神秀的诗中都体现出来. 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突显了大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菩提本来是指的菩提树,菩提本无树,就是否定了菩提树的有形实质.明镜亦非台,同样也是否定明镜台的有形实质.这两句是说,菩提就在你的心中,明镜也只是你的心.菩提树也好,明镜台也好,本来都是空.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意思是说,既然本来一切事物都是空,那么沾染尘埃又从何说起呢?尘埃也是空啊!这首诗的意境就在于空得彻底,一切事物都是空,就连小乘的本心、本性也是空. 这两首诗已成为佛教历史的一段佳话.大家普遍都认为慧能的诗悟性更高,境界更深.从境界上讲感觉是这样,但是慧能的诗给人的感觉太空了,空得让人摸不着边际.而神秀的诗体现真修实悟,给人更脚踏实地的感觉.也许这正是小乘和大乘的区别之处.。

2.和佛有关的古诗

《谒》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谒》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 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 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 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众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墙上书一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但亲告神秀曰:“汝作此 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 了不可得。”

惠能虽不识字,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托人亦书一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众皆惊。五祖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

次日祖潜至碓坊,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遂三鼓入室,五 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 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 法。”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

神秀的这首诗代表了小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身是菩提树,意思是我们的身体要象菩提树一样,保持端正的体态,不断修持精进。

心如明镜台,是把我们的心比喻为明镜台,如果灰尘粘染则不明澈。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字面意思为明镜台要不停地擦拭,才不会沾染上灰尘。意思是说我们要不断地勤修,保持心境的平和,才能恢复本心得悟正果。

该诗前两句是讲的身心方面的修行,后两句是修行的结果,明心见性。小乘佛教注重的是自身的苦修实证,见性成佛。小乘的思想是本心即佛。这些在神秀的诗中都体现出来。

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突显了大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菩提本来是指的菩提树,菩提本无树,就是否定了菩提树的有形实质。明镜亦非台,同样也是否定明镜台的有形实质。这两句是说,菩提就在你的心中,明镜也只是你的心。菩提树也好,明镜台也好,本来都是空。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意思是说,既然本来一切事物都是空,那么沾染尘埃又从何说起呢?尘埃也是空啊!这首诗的意境就在于空得彻底,一切事物都是空,就连小乘的本心、本性也是空。

这两首诗已成为佛教历史的一段佳话。大家普遍都认为慧能的诗悟性更高,境界更深。从境界上讲感觉是这样,但是慧能的诗给人的感觉太空了,空得让人摸不着边际。而神秀的诗体现真修实悟,给人更脚踏实地的感觉。也许这正是小乘和大乘的区别之处。

3.与佛教有关的诗句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唐。

无尽藏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宋。苏东坡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唐。

龙牙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慧开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

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宋。

此庵守静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云遮天。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明。憨山德清。

4.佛家经典诗

佛家禅语精释分类:默认栏目 NO1:自己救自己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

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 \ 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在度我。 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己找伞去!\”说完便去了。

第二天,这人遇到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这个人问\“你是观音吗? \” 那个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这个人又问\“那你为什么还拜自己? \” 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自己。

\” NO2: 佛祖欲将衣钵传给弟子,于是召集弟子到讲坛前,手中拈着一枝鲜花面向众弟子默默无语,弟子们不解佛祖的心意,默默相对不断猜测,只有大弟子大迦叶看着佛祖手中的鲜花微微笑了起来,于是佛祖也笑了,将衣钵传给了他。 在芸芸众生中我也拈起一朵花,众人笑我哧笑我傻,不解我意,只有一人看我手中的花微微笑了起来,于是我也笑了,而这人最终成了我的知己……真正了解彼此的人,才能最终成为知己。

NO3:缘 林黛玉问贾宝玉\“这么多的姐姐妹妹你怎么会舍得? \” 贾宝玉回答\“若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林黛玉再问\“水在流,你又怎么留得住? \” 贾宝玉回答\“飘去,飘不去\” 这就是缘,飘起来的是有缘,飘去的是无缘。

爱情如此 NO4:拿起放下 五祖将衣钵传授给自己的弟子,弟子有一日出师远行,五祖对弟子非常满意,于是送行到江边并欲亲自驾船渡弟子过江。弟子双掌合十\“老师已经度我,不必再渡。

\”然后飘然离去,始称为六祖。简单一句话,六祖的境界已经在五祖之上。

这就是拿得起放得下,正如我们人生路上一样,身边的来来往往的人,有多少是擦肩而过,有多少是刻骨铭心。可是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些人陪我们度过了我们人生中的一个片断,而人生的大部分路途,还是由我们自己走过来的。

NO5:地狱与天堂 一名日本武士问高僧白隐\“真的有天堂和地狱吗? \”白隐不正面回答,却说\“你有把剑,可惜钝得根本坎不下我的头。 \”武士被激怒,拔剑相对。

白隐方道\“地狱之门由此打开。\”武士心中一震,当下大悟,遂收剑,白隐又说\“天堂大门由此敞开。

\” 地狱与天堂,只在剑出剑入之间,白隐之禅语,悟了乃对人弹琴,未悟乃对牛弹琴。 心情之好坏,也只一念之间,我之禅语,悟了乃对人弹琴,未悟乃对牛弹琴! NO6: 老和尚问小和尚\“风吹旗飘,你说是风动呢还是旗在动? \” 小和尚回答道\“是风在动。

\” 老和尚摇摇头,小和尚又说\“那么是旗在动。\” 老和尚又摇摇头说\“是你的心在动。

\” 事物是随自己的意愿的改变而改变的,这不是说事物本质上的改变,而是在对待事物时,我们最初总是先以主观的去判断事物的好坏。原先自己喜欢的,就会把自己喜欢的和愿意保留的东西被一次次在心里放大着,所以当看到这件事物时会觉得是美好的,反之者会觉得是丑陋的。

NO7: 两高僧在进行辩论, 第一个高僧说道\“我心中有一面镜子,每天都不断的擦拭,使它明亮照人,足以鉴我。\” 第二个高僧只说了一句\“我心中没有镜子,何用擦拭!\” 第一个高僧听毕自愧不如。

想要遗忘就好像是我们心中的一面镜子,每天不断的擦拭,它只会越来越清晰。 只能当心中空无一物时,这才是真正的遗忘。

NO8:指头与拳头 在日本,游僧借宿寺院,须以法战赢了寺院代表方可。某日,一游僧在法战中遇到寺院的一个天生愚钝的独眼和尚。

法战毕,游僧跑到方丈那边,承认自己被败,并讲述了法战的整个过程\“首先,我竖一指,表示大觉世尊,人天无二;他就竖起两指,表示佛、法二者,一体两面,是二而一。 之后我竖三指,表示佛、法、僧三宝,和合而住,缺一不可;他就在我面前握起拳头,表示三者皆由一悟而得。

\” 游僧去后,独眼和尚找到方丈,要找游僧算账,说他侮辱了自己\“哼!他瞧我独眼就竖起一指,讽刺我只有一只眼。因他是客,我以礼相待竖起两指,表示他有两只眼,非常幸运。

谁知他竟举起三个指头,暗示我有三只眼。我受到侮辱,举起拳头正要打他,谁知他拔腿就跑到你这变来了。

\” 每个人都能从指头与拳头里看到那个真我,品行几多,道行几多,学养几多,全在你对指头与拳头的诠释上了。 NO9: 梁王请高僧到自己的国度讲经说法,他指给高僧看沿途的僧舍佛阁\“高僧,你看这三十座寺庙佛堂都是我为佛祖修建的,这算不算功德? \” 高僧淡淡一笑\“不算!\” 那什么才算是功德呢?有人是这样解答的:夫妻是一对同路人,一条穿越高山草地沙漠的路需要两个人彼此扶持着走过,见到美景的时候一同感叹,遇到挫折的时候也要牵手一同度过,当有一天两人白发苍苍时,你满怀深情地对你爱人说\“我愿来世还与你做夫妻。

\”这才算是功德。 NO10: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钩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是就是有一点危。

5.与佛教有关的古诗句

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诗) 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开悟诗) 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文偃诗) 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分庵主开悟诗) 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本寂诗) 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灵云志勤开悟诗) 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 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 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 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程颢题淮南寺诗) 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 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寒山吾心诗) 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 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王梵志我有诗) 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守安南台静坐诗) 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悟新诗) 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惠洪诗) 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王楚志他人诗) 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了元诗) 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

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五祖演云诗) 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寒山诗) 23.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

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俞紫芝诗) 24.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

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寒山诗) 25.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诗) 26.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见精神。

因知幻物出天象,问取人间老斫轮。(黄庭坚题子瞻墨竹诗) 27.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

云何殷红色,殉道应流血。(弘一咏菊) 28.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

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白云端禅师诗) 29.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朱放题竹林寺诗) 30.众星罗列夜明珠,岩点孤灯月未治。

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寒山众星诗) 31.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王梵志禅诗) 32.步步穿篱入境幽,松高柏老几人游;花开花落非僧事,自有清风对碧流。

(牛仙客沼寺诗) 33.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梅花尼嗅梅诗) 34.终南最佳处,禅诵出青霄。群木沉幽寂,疏烟泛泬寥。

(司空图牛头诗) 35.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半生被眼瞒。

(守端蝇子透窗诗) 36.君不见,三界之中纷扰,只为天明不了绝。一念不生心澄然。

无去无来不生灭。(拾得诗) 37.自笑老夫筯力败,偏恋松岩爱独游。

可叹往年至今日,任运还同不系舟。(拾得自笑诗) 38.不是风幡不是心,迢迢一路绝追寻。

白云本自无遗迹,飞落断崖深更深。(草堂清禅师诗) 39.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德诚船居寓意诗) 40.不是风兮不是幡,清霄何事撼琅玝。

明时不用论公道,自在闲人正眼看。(圆通仙禅师诗) 41.玉在池中莲出水,污染不能绝方比。

大家如是苦承当,洞庭一夜秋风起。(佛印玄禅师诗) 42.七百僧中选一人,本来无物便相亲。

夜传衣钵曹溪去,铁树开花二月春。(草堂清禅师诗) 43.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希运诗) 44.卢陵米价逐年新,道听虚传未必真。

大意不须歧路问,高低宜见本来人。(黄龙慧面禅师诗) 45.荷衣松食住深云,盖是当年错见人。

埋没一生心即佛,万年千载不成尘。(楚云南禅师诗) 46.师资缘会有来由,明镜非占语暗投。

坏却少林穷活计,橹声摇月过沧洲。(萝庐禅师诗) 47.万境万机俱寝息,一知一见尽消融。

闲闲两耳全无用,坐到晨鸡与暮钟。(石屋山居诗) 48.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

只今只道只今句,梅子熟时枙子香。(石屋山居诗) 49.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

斋罢垂垂浑人意,庵前潭影落疏钟。(曼殊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诗) 50.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鸟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孙觌枫桥三绝诗) 51.残年不复徙他帮,长与两禅同夜釭。

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天窗。(陈与义与智老天经夜坐诗) 52.云痕变灭一兴亡,铃语沉沉碣。

6.你最喜欢的佛教诗歌

三 宝 歌 太虚大师 词 弘一大师 曲 人天长夜,宇宙黑暗,谁启以光明?三界火宅,众苦煎迫,谁济以安宁?大悲大智大雄力,南无佛陀耶! 照朗万有,衽席群生,功德末能名!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

二谛总持,三学增上,恢恢法界身;净德既圆,染患斯寂,荡荡涅盘城。众缘性空唯识现,南无达摩耶! 理无不彰,蔽无不解,焕乎其大明。

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 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焰续佛灯明。

三乘圣贤何济济?南无僧伽耶! 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

7.关于佛教的诗词

1、唐·惠能《菩提谒》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译文: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2、唐·惠能《菩提谒》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译文: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3、唐·吕岩《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4、唐·白居易《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译文:说它是花不是花,说它是雾吗不是雾。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5、宋·道潜《口占绝句》 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译文:寄语东山那位窈窕的姑娘,总喜欢用幽梦去烦恼襄王。

禅心早已化作沾泥的杨絮,不会再随着春风上下颠狂。 扩展资料: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

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

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佛姓新称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参考资料: 禅诗 百度百科。

8.有关佛教的诗句

题义公禅房 (唐)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大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禅师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摘自《心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 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摘自《金刚经》

嗓子落满了红尘,江河在琴弦上走调。《仓央嘉措诗传》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佛经》

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佛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坛经行由品》

佛学的精髓在于至死不渝的善,高处的空灵和重生的力

9.求写关于佛教的词.同上

佛教常用术语略解 寺:汉代中国政府设有鸿胪寺(非佛教的寺)专门招待外宾。

中亚与印度僧人抵华后,起先被安置在鸿胪寺。以后,中国佛教用「寺」这个名称作为僧尼修道之所了。

院:寺内僧人等住的别舍。目前,寺与院常一起合称为「寺院」了。

由寺院演变出来的名称,尚有庵、莲社、讲堂、佛教堂、净社、佛社、念佛会……等。 寺的另外九个名称是:净住、法同舍、出世舍、精舍、精净园、金刚刹、寂灭道场、远离、亲近处(本项根据隋代灵佑之寺诰,五一八––六○五年)。

茅蓬:僧人在山林、郊外所建的修道处。 精舍:僧人的修行处。

译迦牟尼时已有竹林精舍及祇园精舍。 庙:庙、祠,原来不用于佛教;但目前,庙已成佛寺的代名词了。

例如去庙里拜菩萨。 三门:寺院正面的楼门,又称「山门」,因佛寺大都建于山上,故称基门为山门。

左中右三门并列而称三门。三门象征佛教教义––空、无相、无作。

大雄宝殿:简称大殿,供奉主佛,如释迦牟尼。 本山:统辖某宗派各寺院的最高级寺院(本院)。

禅林:禅门丛林,禅宗的寺院。 丛林:又称檀林,僧侣相聚与学道之所,特指禅宗的寺院。

道场:或称菩提道场,修行佛教的地方。 伽蓝:梵文 Samgharam,佛教僧尼修道之处,亦即寺院。

一个完整的寺院需具有七个伽蓝;金堂(供佛像处)、讲堂、塔、钟楼、藏经处(放置大藏经)、僧房(宿舍)、食堂。 但各宗有不同的安排,不一致。

住持:久住护持之意,掌管一个寺院的主僧。 方丈:原指印度僧房只有方一丈大,但今天已转用成敬称住持为方丈或丈室了。

僧伽:梵文 Samgha,又可译成「大众」、「团契」。佛教僧尼及信徒所组成的佛教团体。

目前,称个人时称为「僧」,称整个佛教团体时叫作「僧伽」(教团)。僧又有「高僧」、「贫僧」(目前台湾的大多数和尚都已是富翁,「贫僧」一语已不适合了)、「小僧」(自谦的用法,但很少用)等的用法。

在佛教中,据说「名僧」的用法是指坏的意义方面,所以不能随便称某位有名的法师为「名僧」的。 大师:梵文 Sastr,大师范、大导师之意。

释迦牟尼被尊称为「三界之大师」。在中国,起初称有高德之出家人为大师。

但以后,「大师」两字只专用于追赠死去的高僧的谥号了。例如天台宗的创立人智?被追赠为智者大师,慧思为南岳大师,吉藏为嘉祥大师等。

但目前(一九九二年),在台湾,有一位尚活着的星云和尚被人称为「星云大师」。在现今中国佛教僧伽中,除星云法师一人外,似尚未有其它任何高僧被称为「大师」的,即便连在佛教界资格最老的(?)印顺和尚,大家也只称他为印顺长老而已(不称大师)。

长老:对「腊(指出家年岁)」及「德高」之僧人的尊称,如上述台湾印顺长老。 大德:梵文 bhadanta。

对佛教高僧之尊称。在隋唐时,凡参加译经僧人均被称为大德,如证义大德、证梵语梵文大德。

但在今日,不少有地位的佛教徒亦被称为大德了。 上人:指持戒严格并精于佛学的僧侣。

《释氏要览》称:「智德,外有德行,在人之上、名上人。 」目前,美国三藩市附近万佛城的负责人宣化和尚被称为宣化上人。

和尚:和尚?。

10.有关佛教的诗词

赠琴僧

太古清音发指端,月当松顶夜堂寒,

悲风流水多呜咽,不听希声不用弹。 --雪窦重显

送僧之金陵

胜游生末迹,杳自狎时群。卷衲消寒木,扬帆寄断云。

曙瓶花外汲,午磬浪边闻。别后石城月,依依远共分。 --雪窦重显

·送宝月禅者之天台

春风吹断海山云,别夜寥寥绝四邻,

月在石桥更无月,不知谁是月边人。 --雪窦重显

忘惶

方春不觉来朱夏,秋色蝉鸣翠影斜。

夜来风急柴扉破,满地霜铺落叶花。 --投子义青

颂投子答月圆未圆

圆缺曾伸问老翁,石龟衔子引清风。

咋朝木马潭中过,踏出金乌半夜红。 --投子义青

白云与我最相知

白云与我最相知,我住山时它亦随,

侵早和风辞嶂外,晚来依旧护柴扉。 --湛然圆成

雪里梅花初放

雪里梅花初放,暗香深夜飞来,

正对寒灯独坐,忽将鼻孔冲开。 --憨山德清

半窗松影半窗月

半窗松影半窗月,一个蒲团一个僧,

盘膝坐来中夜后,飞蛾扑灭佛前灯。 --石屋清珙

憨山德清

底事分明在已弓,不须向外问穷通。

但能角处回光照,莫被尘劳困主公。

颂平常心是道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无门慧开

寒 山

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野情多放旷,常伴白云闲。

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

好鸟关关知我意

午窗定起书沉沉,触目虚拟一片心,

好鸟关关知我意,尽情啼破绿杨阴。 --大歇仲谦

行看流水坐看云

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

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 --了庵清欲

山 居

林麓结茅屋,澹然称所居。松风惊破梦,涧水静涵虚。

春老花犹媚,秋残叶未疏。良宵无限意,东岭月初生。 --丹霞子淳

统一

聂鲁达(智利)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朵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的树木无非一棵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

五祖的佛谒

身是菩提树,身如明镜台

时时勤扫佛,何处惹尘埃

六祖的佛谒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过崆峒山

凿破云根一径通。禅栖远在碧霞中。岩穿雪窍千峰冷。月到禅心五蕴空。

顽石封烟还太古。斜阳入雨洒崆峒。山僧不记人间事。闻说广成有道风。

五台山

名山胜概自天开。一万菩萨住五台。积雪千年僧入定。祥云一朵□初回。

奇哉金色清凉界。乐也曼殊智慧才。前后三三是多少。喜师行脚不徒来。

夜泊洱海

数年不作海天游。今夕乘风一泛舟。似箭灵槎穿巨浪。如霜皓月映高秋。

钟鸣断续隋唐寺。渔唱沧浪芦荻洲。欲问前朝争战事。恐惊波底老龙愁。

寄妙岩同参

岁使人归说大名。始知驻锡在杭城。廿年契阔音书杳。两地想思感概增。

禅友同参皆老大。离群索处费经营。何时再集东林寺。重把诗文仔细评。

梅开在冬至后一日

天道循环岂数哉。一阳初复透三才。梅花早布人间信。葭管时飞琴上灰。

按候应知阴已往。占云可决泰将来。这般默露天心处。独有禅翁预解怀

厦门虎溪与会泉上人夜话

溪连海气逼虚空。一道悬崖小路通。山色重重图画里。人家隐隐雾烟中。

鹭江水静月铺白。雪岭枫高霜染红。更感会公多雅意。烹茶相对话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