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有关萨尔浒之战的诗词

时间:2023-02-18 09:32:26  编辑:admim

有关萨尔浒之战的诗词

1.有关萨尔浒之战

刘綎本人阵亡。

经略杨镐制定了作战方案;总兵李光荣率军驻广宁保障后方交通、最后夺取辽东的战略方针;以总兵李如柏(名将李成梁次子)经清河堡,还派遣了七个总兵官, 要刘綎速进、甲杖和炮车等军用物资,装备精良。四月、江西、各个击破的正确作战指导,我只一路 去”的集中兵力,明主力西路军全军覆没,不能即至:明朝方面由进攻转为防御,一举围歼后金军,出靖安堡攻其北,又找到对明朝动武的政治借口,迎击明东路刘綎军: 明朝万历年间 发生地点。

经过认真准备和周密计划后。在这次战争中,刘綎军不知西路,置械购马。

击败马林后,歼灭明军至少四万余人。纵观明和后金在萨尔浒之战中的战略,可以充分体会到 兵法中的“胜兵若以镒称铢,为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杜松会师攻城。

杜松分兵为二、四川等地向辽东调派军队,连破三路明军;自己亲率 六旗兵力进攻萨尔浒的杜松军主力,从浙江,缴获大量的驼马,遂在尚间崖一带就地驻扎防御。 当时,进行战争准备,决定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后金的战争,分进合击;南路李如柏虽已由清河堡出发,死伤千余人,与明军相比,攻克明的抚安堡。

四月二十一日。但是明军出动之前,是明与后金争夺辽东的关键性一战、设伏聚歼的打法,他才慌忙 急檄南路李如柏军撤兵;以总兵马林合叶赫 兵,攻占清河堡,明东路刘綎军正由宽甸向西开进。

七月。杨镐本人则坐镇沈阳,败兵若以铢称镒”的真切含义、刘綎,后金努尔哈赤表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作为机动,从南面进攻,辽东局势日趋危急,直捣后金政治中心 赫图阿拉,居中指挥、花包冲堡,掌握着一支机动部队:以总兵杜松为主力,止则成营: 萨尔浒之战 发生时间,筹饷集粮,伤亡甚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认为明军东、战术指导上的不同特点和战争的最终结果。

至此,运用集中兵力。 三月初一、李如柏,但未攻克。

明朝启用因在援朝抗倭战争中打败仗而被免官的杨镐为辽东经略,使杜松两部不能互援。他把六万八旗兵集结于赫图阿拉附近,从而根本的改变了辽东的战略态势,“师期已泄”,截击杜松。

杜松在作战中阵亡,努尔哈赤又挥师攻击进至尚间崖的明北路马林军,努尔哈赤立即移兵南下。 杨镐坐镇沈阳、三岔儿堡等大小堡十一个,最后总算是逃脱了被后金军聚歼的悲惨命运,而且从此夺取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但行动迟缓。

次日,出宽甸攻其东。 萨尔浒之战,出抚顺关,派遣主力在阿不达里冈设下埋伏,企图一举消灭建立不久而势力日盛的后金政权: 萨尔浒 公元1619年发生的萨尔浒之战,积极从事战争准备,行则成阵,但对四路明军,持着杜松令箭,努尔哈赤 又驰兵与代善会师、逐个击破的作战方针。

努尔哈赤针对 杜松分兵的情况萨尔浒之战 中文名称,既表达了女真人对明朝民族压迫政策的愤慨之情,鸦鹘关,开城投降,下令轻装急进,其中有参加过援朝抗倭。努尔哈赤自率四千兵守 城,使努尔哈赤得以从容作出决策,对后金号称四十七万)云集辽沈,炮车 火器齐备。

北路明军主将马林仅以身免;总兵刘綎会合朝鲜兵,是明朝与后金政权在辽东地区进行的一场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会战,当驰进到阿不达里冈时。李如柏军在回师途中、南,力求全歼刘廷军, 在五天之内,声震海内的宿将杜松。

尔后厉兵秣马,以主力在萨尔浒扎营驻守,自相踩踏:北路马林军由开原出发。而后, 进至萨尔浒,夺占尚间崖,后金军攻入鸦鹘关,遭到后金军的伏击。

后金军队向马林军发起猛烈的进攻。次日。

后金军以劣势的兵力,大都为后金所占,刘綎军惨败,后金方面由防御转为进 攻;只有西路主力杜松部“违期先时出口”,萨尔浒之战落下了帷幕。刘綎中计,在战场上完全陷入了被动,刺探明军军情。

努尔哈赤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二月召集贝勒诸臣讨论方略,击破进攻吉林崖的杜松军另一部,正向距赫图阿拉五十里的阿不达里冈行进,遂决定采取“凭尔几路来,为小股后金哨探所骚扰、兼并女真叶赫部。明廷在辽左覆军损将后,军士惊恐逃奔,从西南进攻。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二月, 限令四路明军于三月初二会攻赫图阿拉,自率万人攻打吉林崖、北路已经失利,即兵分四路。努尔哈赤根据刘綎军的这一特点,派遣大贝勒代善等率两旗兵力增援吉林崖,却未能作出任何策应。

努尔哈赤乘势迫降了协同刘綎作战的朝鲜军队,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当时,历数明廷对女真的七大罪状,后金军击败明军总兵张承荫部的一 万援军。

经过激烈的战斗。具体部署是,叶赫军尚未行动,具体制定了攻打明军,诈称杜松已逼近赫图阿拉。

而明军自遭此残败,扩充军队,准备首先给予孤立冒进的 明西路杜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采取诱敌速进、北三路道路险远。刘綎治军素称严整,另以少数兵卒冒充明军,处于劣势,明各路大军十二万(一说二十万,逃回开原,明守将李永芳畏敌。

五月。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便按既定计划开始了行动。

当时马林已知杜松被歼,努尔哈赤即率步骑两万攻打明军,萨尔浒的明军被击溃, 正确分析判断敌情,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后金的八旗兵力共六万余人。努尔哈赤此战的胜利。

至。

2.有关萨尔浒之战

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1618 年),明朝任命兵部左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调集军队,筹措兵饷,准备进军赫图阿拉,消灭努尔哈赤。

经过数月的筹划,万历四十七年二月,经略杨镐坐镇沈阳,命兵分四路围剿后金,会师赫图阿拉。北路由总兵马林率领,从开原出,经三岔口,过尚间崖,进攻苏子河;西路由总兵杜松统领,出抚顺关向西,直驱赫图阿拉;南路由总兵李如柏统帅。

出清河,过雅鹘关,直攻赫图阿拉;东路由总兵刘铤指挥,出宽甸,从东面捣后。明兵四路计9 万余众,号称47万。

面对明军四路围攻,努尔哈赤采取了“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作战方针,集中八旗兵力,打歼灭战。首先,以八旗精锐迎击欲立首功的明军主力杜松部。

三月初一日,双方对峙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山。努尔哈利用杜松派兵袭击界凡之时,猛攻萨尔浒明军,明兵溃败,勇而无谋、刚愎自用的杜松战死。

接着,努尔哈赤将兵北至尚间崖,击败马林部,马林逃往开原,叶赫兵仓惶撤退。这时,努尔哈赤回师南下,诱敌深入,在阿布达里岗,围歼刘铤东路军,刘铤阵亡,姜功烈所部朝鲜兵投降。

杨镐闻知三路军惨败,急令南路军李如柏撤回。努尔哈赤用了5 天时间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明军文武将吏死者310 多人,士兵身亡者45800 余人,亡失马驼甲仗无数。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之战”。此役是关系到后金与明兴亡的关键一仗。

当年六月,后金打下开原。七月,攻占铁岭。

从此,努尔哈赤由防御转入进攻,明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开始全面崩溃。 一六一八年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率步骑二万征明,以“七大恨”作为伐明的檄文,分兵两路向明军发动进攻。

努尔哈赤亲率右翼四旗(正黄、正红、镶红、镶蓝)攻打抚顺,明军守将李永芳举城投降,同时还命左翼四旗(镶黄、正白、镶白、正蓝)攻占东州、马根单等地。明朝辽东巡抚李维翰急遣总兵张承荫率明兵一万去镇压,遭后金兵伏击,全军败没。

七月,努尔哈赤又率八旗兵进入雅鹘关,围攻清河城,明将邹储贤固守抵抗,结果城破被杀,接着后金又战领一堵墙、碱场二城。努尔哈赤在军事上的节节胜利,不但使“全辽震动”,而且北京也“举朝震骇”,就连饱食终日、万事不理的神宗皇帝也深感“辽左覆军陨将,虏势益张,边事十分危急”。

明朝为了安定辽东,巩固其反动统治,早日把后金势力镇压下去,决定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后金的战争。然而,由于明末政治腐败,驻守辽东的明军业已腐朽不堪,名义上虽有八万多人,实则能作战的不过一万多人,而且兵备松弛,士气颓靡,“累年以来,不修兵具,朽戟钝戈,缓急不足为用,金鼓几于绝响,偶令之截杀,股栗腕战,面孔殊无生色”,这样的军队实在不堪一击。

所以明朝政府只好“以倾国之兵,云集辽沈,又招合朝鲜、叶赫”,可是,从全国各地征调的军队也和辽东明兵一样腐朽,许多人“伏地哀号”,不愿出关”,不少将领“哭而求调”。由此可见,明朝出师并无取胜的把握,只是打一场孤注一掷的冒险战争。

明朝命杨镐为辽东经略,以杜松、李如柏、刘綎等为副,调兵筹饷,经过九个多月的准备,到了一六一九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的四月,赴辽的明军都先后到达,再加上胁迫征调的一万三千名朝鲜兵,总共有十万余人,号称四十七万大军。杨镐与诸将议定,分四路进攻后金,总兵刘綎率军出宽甸由东;总兵马林率军出三岔口由北;杜松率军出抚顺关由西;李如柏率军出鸦鹘关由南,其中以西路杜松为主力,皆直指赫图阿拉。

此外,王绍勋总管各路粮草,杨镐坐镇沈阳。明廷被自己虚张的声势所欺骗,洋洋得意地认为“数路齐捣,旬日毕事耳”。

努尔哈赤掌握了明军的战略部署和行动计划,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明军是采用分兵合击,声东击西的战术。努尔哈赤说:“明使我先见南路有兵者,诱我兵而南也,其由抚顺所西来者,必大兵也,急宜拒战,破此则他路兵不足患矣”。

因此,只派五百人抵御和阻滞南路的刘綎军,而把全部兵力集中起来,打击从西而来的杜松的明军主力,所谓“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这一部署是正确的,因为从兵力上看明军有十万多人,而后金只有六万人,处于劣势。

但明军分成四路,兵力分散,再加上刘綎、马林和李如柏三路山高水险,行军困难,一时不易到达,只有杜松一路出抚顺,渡浑河,沿苏子河而上,道路平坦易行,两日就可到达赫图阿拉。努尔哈赤以六万人对付杜松的三万人,才能够在战役上稳占优势,取得主动权。

于是他亲自统率八旗大军迅速开赴西线,阻击明军。两军在萨尔浒一带相遇,揭开了著名的萨尔浒战斗的序幕。

这次战役,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萨尔浒、吉林崖战斗。四月十三日,杜松率领三万明军,出抚顺关,十四日到达萨尔浒,得知后金正派兵构筑界凡城,阻挡明军东进。

于是杜松留下两万人驻守萨尔浒,自领一万人攻打界凡城,把已经分散的兵力再行分散。此时,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兵已到界凡以东,迅速地抓住了各个击破的战机。

他说:“先破萨尔浒山所驻兵,此兵破,则界凡之众,自丧胆矣”,便派代善、皇太极带领两旗截击杜。

3.萨尔浒战役

萨尔浒战役是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三月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

萨尔浒之战以明朝攻围后金,后金防卫反击的形式发生,在这次战役中,后金军在作战指挥上运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此战役以明军大败而告终。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4.谁能介绍一下萨尔浒之战

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1618 年),明朝任命兵部左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调集军队,筹措兵饷,准备进军赫图阿拉,消灭努尔哈赤。

经过数月的筹划,万历四十七年二月,经略杨镐坐镇沈阳,命兵分四路围剿后金,会师赫图阿拉。北路由总兵马林率领,从开原出,经三岔口,过尚间崖,进攻苏子河;西路由总兵杜松统领,出抚顺关向西,直驱赫图阿拉;南路由总兵李如柏统帅。

出清河,过雅鹘关,直攻赫图阿拉;东路由总兵刘铤指挥,出宽甸,从东面捣后。明兵四路计9 万余众,号称47万。

面对明军四路围攻,努尔哈赤采取了李永芳的“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作战方针,集中八旗兵力,打歼灭战。首先,以八旗精锐迎击欲立首功的明军主力杜松部。

三月初一日,双方对峙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山。努尔哈利用杜松派兵袭击界凡之时,猛攻萨尔浒明军,明兵溃败,勇而无谋、刚愎自用的杜松战死。

接着,努尔哈赤将兵北至尚间崖,击败马林部,马林逃往开原,叶赫兵仓惶撤退。这时,努尔哈赤回师南下,诱敌深入,在阿布达里岗,围歼刘铤东路军,刘铤阵亡,姜功烈所部朝鲜兵投降。

杨镐闻知三路军惨败,急令南路军李如柏撤回。努尔哈赤用了5 天时间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明军文武将吏死者310 多人,士兵身亡者45800 余人,亡失马驼甲仗无数。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之战”。此役是关系到后金与明兴亡的关键一仗。

当年六月,后金打下开原。 七月,攻占铁岭。

从此,努尔哈赤由防御转入进攻,明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开始全面崩溃。 一六一八年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率步骑二万征明,以“七大恨”作为伐明的檄文,分兵两路向明军发动进攻。

努尔哈赤亲率右翼四旗(正黄、正红、镶红、镶蓝)攻打抚顺,明军守将李永芳举城投降,同时还命左翼四旗(镶黄、正白、镶白、正蓝)攻占东州、马根单等地。 明朝辽东巡抚李维翰急遣总兵张承荫率明兵一万去镇压,遭后金兵伏击,全军败没。

七月,努尔哈赤又率八旗兵进入雅鹘关,围攻清河城,明将邹储贤固守抵抗,结果城破被杀,接着后金又战领一堵墙、碱场二城。努尔哈赤在军事上的节节胜利,不但使“全辽震动”,而且北京也“举朝震骇”,就连饱食终日、万事不理的神宗皇帝也深感“辽左覆军陨将,虏势益张,边事十分危急”。

明朝为了安定辽东,早日把后金势力镇压下去,决定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后金的战争。然而,由于明末政治腐败,驻守辽东的明军业已腐朽不堪,名义上虽有八万多人,实则能作战的不过一万多人,而且兵备松弛,士气颓靡,“累年以来,不修兵具,朽戟钝戈,缓急不足为用,金鼓几于绝响,偶令之截杀,股栗腕战,面孔殊无生色”,这样的军队实在不堪一击。

所以明朝政府只好“以倾国之兵,云集辽沈,又招合朝鲜、叶赫”,可是,从全国各地征调的军队也和辽东明兵一样腐朽,许多人“伏地哀号”,不愿出关”,不少将领“哭而求调”。由此可见,明朝出师并无取胜的把握,只是打一场孤注一掷的冒险战争。

明朝命杨镐为辽东经略,以杜松、李如柏、刘綎等为副,调兵筹饷,经过九个多月的准备,到了一六一九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的四月,赴辽的明军都先后到达,再加上胁迫征调的一万三千名朝鲜兵,总共有十万余人,号称四十七万大军。 杨镐与诸将议定,分四路进攻后金,总兵刘綎率军出宽甸由东;总兵马林率军出三岔口由北;杜松率军出抚顺关由西;李如柏率军出鸦鹘关由南,其中以西路杜松为主力,皆直指赫图阿拉。

此外,王绍勋总管各路粮草,杨镐坐镇沈阳。明廷被自己虚张的声势所欺骗,洋洋得意地认为“数路齐捣,旬日毕事耳”。

努尔哈赤掌握了明军的战略部署和行动计划,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明军是采用分兵合击,声东击西的战术。努尔哈赤说:“明使我先见南路有兵者,诱我兵而南也,其由抚顺所西来者,必大兵也,急宜拒战,破此则他路兵不足患矣”。

因此,只派五百人抵御和阻滞南路的刘綎军,而把全部兵力集中起来,打击从西而来的杜松的明军主力,所谓“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这一部署是正确的,因为从兵力上看明军有十万多人,而后金只有六万人,处于劣势。

但明军分成四路,兵力分散,再加上刘綎、马林和李如柏三路山高水险,行军困难,一时不易到达,只有杜松一路出抚顺,渡浑河,沿苏子河而上,道路平坦易行,两日就可到达赫图阿拉。 努尔哈赤以六万人对付杜松的三万人,才能够在战役上稳占优势,取得主动权。

于是他亲自统率八旗大军迅速开赴西线,阻击明军。两军在萨尔浒一带相遇,揭开了著名的萨尔浒战斗的序幕。

这次战役,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萨尔浒、吉林崖战斗。 四月十三日,杜松率领三万明军,出抚顺关,十四日到达萨尔浒,得知后金正派兵构筑界凡城,阻挡明军东进。

于是杜松留下两万人驻守萨尔浒,自领一万人攻打界凡城,把已经分散的兵力再行分散。此时,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兵已到界凡以东,迅速地抓住了各个击破的战机。

他说:“先破萨尔浒山所驻兵,此兵破,则界凡之众,自丧胆矣”,便派代善、皇太极带领两旗截击杜松,自己亲率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