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高考古诗词鉴赏有关修辞的总结

时间:2023-02-16 00:14:55  编辑:admim

高考古诗词鉴赏有关修辞的总结

1.高考诗歌鉴赏中的修辞 表现手法

艺术手法 ,也称“表现手法”。

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在文学创作中,有叙述、描写、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抒情、议论、对比等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等, 4、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 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 表达方式 关于表达方式: 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③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综合起来,“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关于其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 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美景衬哀情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欲扬先抑等,数量不限 详细解释: (1)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达文章的内容。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①表达方式;②表现手法;③选材剪材;④行文的结构;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的运用等。

表达技巧也可以分为一般技巧和辨证技巧两大类。 一般技巧又可以分为:比兴(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对比、映衬(分为正衬和反衬)、悬念(包括设悬和释悬两方面)、巧合(巧合的关键是一个“巧”字,“合”是基本要求,要“合”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合”得新颖别致,方见其“巧”。)

、象征(由象征体和象征义两个要素构成。)、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意识流与拼贴画。 辨证技巧又可以分为:虚与实(实就是实写,虚就是虚写。)

、疏与密(疏就是略写,密就是详写。)曲与直(直就是平直,曲就是曲折。)

、动。

2.高考诗歌鉴赏技巧归纳一下啊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沪怠高干薨妨胳施供渐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三)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3.语文诗歌鉴赏常用的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复习系列—古典诗词艺术手法赏析36法

1、直抒胸臆

2、融情于景

3、托物言志

4、托物起兴

5、巧用衬托

6、联想巧妙

7、细节逼真

8、欲扬先抑

9、欲抑先扬

10、以动写静

11、以静写动

12、以虚写实

13、以实写虚

14、虚实相间

15、乐景写哀

16、巧用问答

17、巧用比喻

18、巧用讽喻

19、巧用借代

20、巧用双关

21、巧用夸张

22、巧用拟人

23、巧用对比

24、巧用白描

25、巧用典故

26、巧用象征

27、巧用反复

28、巧用互文

29、巧用曲笔

30、言有尽而义无穷

3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2、开门见山

33、卒章显志

34、首尾呼应。

35、不着一字尽现风流

36、平中见奇

4.高中诗歌鉴赏有哪些常用的手法吗啊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修辞手法一般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通感、借代、双关、叠字等。 2、表达方式。

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表现手法。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

5.高考诗歌鉴赏技巧归纳一下啊

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历来是高考中的最爱。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但并非毫无章法可寻,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寻觅出一些规律来,如果能找到一些做题的技巧,借助于解题公式,那么在考试中我们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从高考的角度,针对诗歌的表达技巧,谈一下应试的某些技巧,归纳总结一下答案要点中所应有的要素。

表达技巧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不是完全地绝对地各自独立的,它们之间互有渗透,交叉兼容,关系非常密切。表达技巧的第一个层面是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严格说来,这一层面还不能称作技巧,准确地讲应该称作表达方式,答案要点是表达方式+表达内容+表达作用。

表达技巧的第二个层面是修辞层面,是对诗歌中恰当运用的修辞进行赏析。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用典、对比、借代等。每一种修辞都含有两方面,甲事物、乙事物即A与B,比如比喻中有本体与喻体,夸张有本体与夸张的事物,对偶有上下联,对比有正反两方面,解答时一定要在答案中分别指出这两种事物各是什么。

表达技巧的第三个层面要求就比较高了,手段也比较多,常见的有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以小见大或是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欲扬先抑,乐景写哀等,这一层面的表达技巧如同修辞一样也都有两方面,比如情与景,物与志,动与静,小与大或是点与面,虚与实,扬与抑,乐景与哀情等,二者或是并列关系或是主次关系,属于复合型关系,答题的关键是必须指出这两种事物各是什么,关系怎样,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抒发了诗人什么样情怀。二三层面的答案要点都是A+B+表达技巧+表达主题。

6.高考中的诗词鉴赏

一首成功的好诗一定有独到的艺术手法和技巧.鉴赏古诗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技巧,这一考点既是古诗鉴赏的重点,又是古诗鉴赏的难点. 艺术技巧的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表达方式的评析,艺术手法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体味. 一,表达方式的评析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所谓表达方式的评析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1,记叙.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的交代和介绍.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古人庄》),"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李白《越中览古》)等. 2,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等. 3,抒情.在作品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自我感情.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同是天涯沧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等. 4,议论.在作品中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等. 这四种表达方式在具体运用时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经常交融在一起,我们需要注意这一点,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一句,融合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 二,艺术手法的赏析 1,有关描写的艺术手法:从描写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用笔看,有工笔和白描;从描写的内容看,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2,有关抒情的艺术手法:抒情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古诗词大多借助景物来抒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3,衬托手法:涉及到正衬和反衬. 4,对比手法. 5,赋比兴手法. 6,用典. 7,虚写与实写. 8,象征手法. (以上内容详看附录) 三,修辞手法的体味 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等.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能辨别这些修辞手法,并能分析他们的艺术效果. (以上内容详看附录) 附: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例析 1,比兴手法:赋比兴是对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总结.其后的诗歌继承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作者的态度.如《诗经·伐檀》中,"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缠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狟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描写一群伐木的奴隶替奴隶主砍伐檀木制造车子,在艰苦繁重的劳动中联想到奴隶主不劳而获,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诗经·硕鼠》把奴隶主比作大老鼠,用的就是比的手法.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伐檀》中的"河水清且涟漪"就属于"兴",它引出了下面的叙述."兴"和"比"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如《孔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又是"比". 2,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达到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断古典诗歌是否为上乘之作的标志.如张可久《[双调]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人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统一起来. 2 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 3,象征手法:象征是借助事物间的联系,用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物的修辞方式.象征是一种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志愿.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就象征歌咏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4,,虚写和实写: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文艺作品在写到比较复杂的情形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容量更加丰富.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青海长云。

7.求高考诗词鉴赏中的八种修辞手法的解释

(1)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例如: ①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鹊桥仙》) 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再如,古人在写行役之苦、思乡之恨、怀人之情时,常以月亮传情达意,但又很少直接写月,而常用借喻,如“玉轮、冰轮、银盆、玉环、玉盘”等。 (2)比拟 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或者赋予甲事物以乙事物的行为动作,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

例如: ①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加点四字通过拟人、拟物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灵性,饶有情趣。 ②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上阕)将菊、兰、明月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事物,表现了女主人公难以排遣的离愁。

③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下阕)后两句运用拟物手法,把无形的愁苦形象化,表现了离愁的难以排遣,成为千古名句。 (3)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例如: ①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南朝乐府《西洲曲》)“莲子”谐音双关,指“怜子”,“爱你”之意。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丝”谐“思”的音:“泪”字语义双关,明指蜡泪,暗指相思之泪。

③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晴”谐“情”的音,实指情思。

(4)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

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例如: ①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衣冠”代指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因为他们以戴高高的帽子、穿宽大的衣服招摇过市而显耀自己的身份。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③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自居易《长恨歌》)本指汉武帝宠幸李夫人一事,这里代指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一事。 (5)夸张 夸张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感染读者。

例如: ①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坚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

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白发因愁而生,长达三千丈,该是多么深重的愁思!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夸张出奇句。

③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后两句兼用比喻和夸张,承上句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把抽象的愁思化为具体的形象,既写出了愁思的深重,又饶有新意。 (6)对比 古代诗人在创作时经常通过对比来表明自己对事物、对世事的喜恶或憎悯。

例如: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富豪之家酒香肉味飘出深宅大院,而外边却饿殍塞道,对比何等鲜明,反映了当时贫富对立的社会现实。

②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李约《观祈雨》)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通过大旱之时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尖锐的阶级矛盾。 其他如,“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者》)“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蚕妇》)以上两首,通过强烈对比,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劳动成果,不劳动者反而占有劳动果实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8.高考中的诗词鉴赏

一首成功的好诗一定有独到的艺术手法和技巧.鉴赏古诗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技巧,这一考点既是古诗鉴赏的重点,又是古诗鉴赏的难点. 艺术技巧的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表达方式的评析,艺术手法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体味. 一,表达方式的评析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所谓表达方式的评析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1,记叙.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的交代和介绍.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古人庄》),"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李白《越中览古》)等. 2,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等. 3,抒情.在作品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自我感情.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同是天涯沧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等. 4,议论.在作品中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等. 这四种表达方式在具体运用时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经常交融在一起,我们需要注意这一点,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一句,融合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 二,艺术手法的赏析 1,有关描写的艺术手法:从描写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用笔看,有工笔和白描;从描写的内容看,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2,有关抒情的艺术手法:抒情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古诗词大多借助景物来抒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3,衬托手法:涉及到正衬和反衬. 4,对比手法. 5,赋比兴手法. 6,用典. 7,虚写与实写. 8,象征手法. (以上内容详看附录) 三,修辞手法的体味 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等.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能辨别这些修辞手法,并能分析他们的艺术效果. (以上内容详看附录) 附: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例析 1,比兴手法:赋比兴是对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总结.其后的诗歌继承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作者的态度.如《诗经·伐檀》中,"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缠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狟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描写一群伐木的奴隶替奴隶主砍伐檀木制造车子,在艰苦繁重的劳动中联想到奴隶主不劳而获,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诗经·硕鼠》把奴隶主比作大老鼠,用的就是比的手法.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伐檀》中的"河水清且涟漪"就属于"兴",它引出了下面的叙述."兴"和"比"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如《孔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又是"比". 2,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达到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断古典诗歌是否为上乘之作的标志.如张可久《[双调]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人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统一起来. 2 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 3,象征手法:象征是借助事物间的联系,用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物的修辞方式.象征是一种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志愿.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就象征歌咏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4,,虚写和实写: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文艺作品在写到比较复杂的情形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容量更加丰富.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青海长云暗雪山,孤。

9.诗词鉴赏的学期总结

一、考点聚焦 古诗词赏析题近年来逐步增加。

究其原因,一是高考试题的影响,二是新大纲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但考题的难度不大,从选材来看,考题主要出自初中课本中学过的古诗词;从题目设计来看,常见的题型有两类:一类是主观题,如填空、简述、诗句欣赏等;一类是客观题,如选择、判断等,其中一般以选择题为主;从考点来看,常考查的知识点有:(1)对诗句的理解、鉴赏;(2)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象;(3)理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4)品析诗歌凝练的语言等。

考生只要能弄懂诗词的内容,答题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二、经典试题 例1:下面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首词是写诗人对亲人的怀念,因此,整首词充满了伤感压抑的情调。 B、上片写词人“欢饮”时的想像,下片写“无眠”时对人生的思索探求,作者寓哲理于抒情之中。

C、词中把“天”与“月”人格化了,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境界。 D、“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转”、“低”,以月光变化表示夜已深,“无眠”表示想念亲人,难以入睡,由此引出下面“何事”一问。

思维启迪:本题主要考查了对诗歌中思想感情的理解。苏轼之词感情蕴蓄丰富,有潇洒,有伤感,有苦闷,有慰藉,呈现多元的色彩。

但全词总体上是一种豪放旷达,而非伤感压抑。因而,A项是错误的。

例2、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秋 词 天净沙●秋思 刘禹锡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 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思维启迪: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秋词》、《天净沙●秋思》两篇作品的比较赏析能力,比较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要紧扣住文眼词和运用某些修辞手法的词语,如“排云上”、“断肠人”等。结合以上两点,不难分析出《天净沙●秋思》为“悲秋”之作,而《秋词》则写出了秋高气爽的感觉。

因而,D项是错误的。

10.诗词鉴赏的学期总结

一、考点聚焦

古诗词赏析题近年来逐步增加。究其原因,一是高考试题的影响,二是新大纲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但考题的难度不大,从选材来看,考题主要出自初中课本中学过的古诗词;从题目设计来看,常见的题型有两类:一类是主观题,如填空、简述、诗句欣赏等;一类是客观题,如选择、判断等,其中一般以选择题为主;从考点来看,常考查的知识点有:(1)对诗句的理解、鉴赏;(2)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象;(3)理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4)品析诗歌凝练的语言等。考生只要能弄懂诗词的内容,答题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二、经典试题

例1:下面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首词是写诗人对亲人的怀念,因此,整首词充满了伤感压抑的情调。

B、上片写词人“欢饮”时的想像,下片写“无眠”时对人生的思索探求,作者寓哲理于抒情之中。

C、词中把“天”与“月”人格化了,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境界。

D、“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转”、“低”,以月光变化表示夜已深,“无眠”表示想念亲人,难以入睡,由此引出下面“何事”一问。

思维启迪:本题主要考查了对诗歌中思想感情的理解。苏轼之词感情蕴蓄丰富,有潇洒,有伤感,有苦闷,有慰藉,呈现多元的色彩。但全词总体上是一种豪放旷达,而非伤感压抑。因而,A项是错误的。

例2、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秋 词 天净沙●秋思

刘禹锡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 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思维启迪: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秋词》、《天净沙●秋思》两篇作品的比较赏析能力,比较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要紧扣住文眼词和运用某些修辞手法的词语,如“排云上”、“断肠人”等。结合以上两点,不难分析出《天净沙●秋思》为“悲秋”之作,而《秋词》则写出了秋高气爽的感觉。因而,D项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