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有关佛教及导人向善的古代诗词

时间:2023-02-02 10:21:29  编辑:admim

有关佛教及导人向善的古代诗词

1.和佛有关的古诗

《谒》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谒》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 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 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 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众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墙上书一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但亲告神秀曰:“汝作此 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 了不可得。”

惠能虽不识字,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托人亦书一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众皆惊。五祖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

次日祖潜至碓坊,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遂三鼓入室,五 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 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 法。”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

神秀的这首诗代表了小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身是菩提树,意思是我们的身体要象菩提树一样,保持端正的体态,不断修持精进。

心如明镜台,是把我们的心比喻为明镜台,如果灰尘粘染则不明澈。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字面意思为明镜台要不停地擦拭,才不会沾染上灰尘。意思是说我们要不断地勤修,保持心境的平和,才能恢复本心得悟正果。

该诗前两句是讲的身心方面的修行,后两句是修行的结果,明心见性。小乘佛教注重的是自身的苦修实证,见性成佛。小乘的思想是本心即佛。这些在神秀的诗中都体现出来。

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突显了大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菩提本来是指的菩提树,菩提本无树,就是否定了菩提树的有形实质。明镜亦非台,同样也是否定明镜台的有形实质。这两句是说,菩提就在你的心中,明镜也只是你的心。菩提树也好,明镜台也好,本来都是空。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意思是说,既然本来一切事物都是空,那么沾染尘埃又从何说起呢?尘埃也是空啊!这首诗的意境就在于空得彻底,一切事物都是空,就连小乘的本心、本性也是空。

这两首诗已成为佛教历史的一段佳话。大家普遍都认为慧能的诗悟性更高,境界更深。从境界上讲感觉是这样,但是慧能的诗给人的感觉太空了,空得让人摸不着边际。而神秀的诗体现真修实悟,给人更脚踏实地的感觉。也许这正是小乘和大乘的区别之处。

2.关于崇德向善的古诗(多一些)

【戒子弟】何事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也无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关于崇德向善的名人故事和诗句 如果你不等待着要说出完全的真理,那末把真话说出来是很容易的.--泰戈尔《飞鸟集》 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要被关在外面了.--泰戈尔《飞鸟集》 真理若是穿多了衣服,它反而显得俗不可耐了.--泰戈尔《春之循环》 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英)罗素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宋)杨万里 行善的人应该觉得自己快乐才对.--(法)罗曼.罗兰 关于崇德向善勤廉笃实的古诗 廉生威\”的《官箴》、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咏史》、王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滕王阁序》、\“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论语 子路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3.和佛有关的古诗

一、关于佛的古诗《菩提偈》: 1、其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2、其二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3、其三 菩提本无(非)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其四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二、诗文释义: 1、其一 本来就没有菩提树, 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

只要性空,哪会有什么尘埃? 2、其二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3、其三 原本就没有菩提树, 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

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 4、其四 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机?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扩展资料 《菩提偈》是六祖慧能作的偈,见载于《坛经》,因为是以菩提为题所以称为菩提偈。共有四首。

《菩提偈》是诠释佛教教义的歌偈,由唐代和尚慧能所作,属于五言绝句。其中前两首偈是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

创作背景编辑 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

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弘忍知道后,“遂唤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

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菩提偈 。

4.有关描述善心善举的诗词句

古代中国的慈善,无论是官方的慈善还是非官方的慈善,施善主体各有其特有的慈善动机,它们是善心的特殊体现,既是慈善义举(善举)的精神根源,又是慈善行为延续的保证。

作为官方的慈善形式,施善主体为国家政府,其慈善动力源于“民为邦本”的仁政理念,以安定社会为目的。西周即以“敬德保民”为其执政宗旨,所谓“惠及庶民”、“惠鲜鳏寡”等惠民、保民手段,其目的在于平息民怨、天下安宁。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即是此义。此种思想为儒家所承继。孔子推崇“仁”德,其中就有“惠民”举措。孟子推崇“仁政”,认为“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所谓“仁政”即“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如此“治天下可运之于掌上”;反之,“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何以如此,乃是行“仁政”关系到能否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用孟子的话就是“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也,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⑨孟子甚至进一步得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⑩这是“民为邦本”的极致表达。儒家所推崇的“大同之世”理想,就包含有“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11)的慈善内容。历代统治者在灾荒之年注重救济灾民,扶危济困,建立“社仓”、“义仓”以稳定粮食市场,帮助灾民度过灾年,前文所述种种官方慈善形式无不出乎“民为邦本”和“行仁政”的考虑。

民间慈善形式主要有非宗教和宗教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是以亲缘、族缘、乡缘为纽带的人际亲情。譬如范仲淹创设的义庄制度就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家族慈善形式,其慈善惠及的范围主要限于范氏家族内的族人。明清以后,民间慈善发展到以绅商为主体成立各种民间慈善组织,慈善所及范围已有突破亲缘和族缘等人际亲情的模式,更多是基于“民胞物与,天下一家”的观念,慈善救济对象大有扩张。这种民间慈善的动力根源是儒家“仁者,爱人”的观念及其延伸,所谓“亲亲而仁民”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推己及人观念即为此。其内在动力是“恻隐之心”,即“不忍人之心”。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仁之端”,乃出于人心自然流露,全无任何功利意识。它是一种纯粹的对于人之同类命运的同情关怀,其行为所发亦是自然而然,全无功利念头。

宗教类型的民间慈善形式,佛教和道教都有相当的影响,佛教尤甚。佛教的布施慈善、普度众生是基于众生皆有佛性的“佛缘”。民间的亲缘(包括族缘、乡缘、)和佛教的佛缘的对象在空间上不同,佛教的佛缘是天下众生,是普遍的;而亲缘是特殊的。在中国古代,这两种“缘”相互补充,因而既可以救济族内的贫困者,也可以救济陌生人、路人。可以说,基于亲缘和佛缘的道德意识是中国古代民间慈善的基本动力机制。

佛教慈善的动力源于佛教的“因果报应”和“业报轮回”,一个人的祸福果报是由他本人的“业”的染净、善恶决定的。《妙法圣念处经》卷一说:“业果善不善,所作受决定;自作自缠缚,如蚕等无异。”按照佛教理论,行善业,得善报,即佛教所谓善得福报的“福田”观念。《大正藏经》八十五卷《像法诀疑经》说:“我于处处经中说布施者,欲令出家在家人修慈悲心,布施贫穷孤老乃至饿狗,我诸弟子,不解我意,专施敬田,敬田者即是佛法僧宝,悲田者贫穷孤老乃至蚁子,此二种田悲田最胜。”行不善业,得恶报,来世堕入畜牲、饿鬼道,下地狱受尽煎熬。这种观念与中国传统中的“天”具有赏善罚恶的意志结合,如《尚书·商书·伊训篇》所言:“惟上帝无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进而得出如下结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12)也即所谓“福因慈善得,祸向奸巧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与佛教的“因果报应”相结合,就成为中国传统慈善文化非常重要的动力机制。道教亦有类似的积善修德和因果报应相结合的思想,主张行善成仙。葛洪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他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乐人之言,愍人之苦,赈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祸,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如此乃为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行善成仙甚至具体到行善数量与成仙级别挂钩。“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当立千二百善”;且须连续立善,如成天仙,“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复中行一恶,则尽失千善,乃复更起善数耳”,“积善未满,虽服仙药,亦无益也”。(13)无论是佛教的善恶因果报应观念,还是道教的行善成仙的诱导,事实上都成为宗教慈善的内在动力机制。

客观地说,宗教的慈善动机似乎并非那么纯粹,要么出于修行,要么为了成仙。但慈善行为本身却并非希望受惠者回报于己。就此而言,此种慈善动机并非主体现实的功利目的,而是源自对超验力量的敬畏。

5.与佛教有关的古诗句

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诗) 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开悟诗) 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文偃诗) 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分庵主开悟诗) 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本寂诗) 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灵云志勤开悟诗) 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 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 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 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程颢题淮南寺诗) 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 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寒山吾心诗) 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 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王梵志我有诗) 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守安南台静坐诗) 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悟新诗) 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惠洪诗) 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王楚志他人诗) 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了元诗) 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

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五祖演云诗) 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寒山诗) 23.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

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俞紫芝诗) 24.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

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寒山诗) 25.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诗) 26.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见精神。

因知幻物出天象,问取人间老斫轮。(黄庭坚题子瞻墨竹诗) 27.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

云何殷红色,殉道应流血。(弘一咏菊) 28.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

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白云端禅师诗) 29.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朱放题竹林寺诗) 30.众星罗列夜明珠,岩点孤灯月未治。

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寒山众星诗) 31.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王梵志禅诗) 32.步步穿篱入境幽,松高柏老几人游;花开花落非僧事,自有清风对碧流。

(牛仙客沼寺诗) 33.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梅花尼嗅梅诗) 34.终南最佳处,禅诵出青霄。群木沉幽寂,疏烟泛泬寥。

(司空图牛头诗) 35.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半生被眼瞒。

(守端蝇子透窗诗) 36.君不见,三界之中纷扰,只为天明不了绝。一念不生心澄然。

无去无来不生灭。(拾得诗) 37.自笑老夫筯力败,偏恋松岩爱独游。

可叹往年至今日,任运还同不系舟。(拾得自笑诗) 38.不是风幡不是心,迢迢一路绝追寻。

白云本自无遗迹,飞落断崖深更深。(草堂清禅师诗) 39.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德诚船居寓意诗) 40.不是风兮不是幡,清霄何事撼琅玝。

明时不用论公道,自在闲人正眼看。(圆通仙禅师诗) 41.玉在池中莲出水,污染不能绝方比。

大家如是苦承当,洞庭一夜秋风起。(佛印玄禅师诗) 42.七百僧中选一人,本来无物便相亲。

夜传衣钵曹溪去,铁树开花二月春。(草堂清禅师诗) 43.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希运诗) 44.卢陵米价逐年新,道听虚传未必真。

大意不须歧路问,高低宜见本来人。(黄龙慧面禅师诗) 45.荷衣松食住深云,盖是当年错见人。

埋没一生心即佛,万年千载不成尘。(楚云南禅师诗) 46.师资缘会有来由,明镜非占语暗投。

坏却少林穷活计,橹声摇月过沧洲。(萝庐禅师诗) 47.万境万机俱寝息,一知一见尽消融。

闲闲两耳全无用,坐到晨鸡与暮钟。(石屋山居诗) 48.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

只今只道只今句,梅子熟时枙子香。(石屋山居诗) 49.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

斋罢垂垂浑人意,庵前潭影落疏钟。(曼殊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诗) 50.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鸟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孙觌枫桥三绝诗) 51.残年不复徙他帮,长与两禅同夜釭。

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天窗。(陈与义与智老天经夜坐诗) 52.云痕变灭一兴亡,铃语沉沉碣草荒。

立马城阴高处望,塔尖留得古斜阳。

6.关于向上向善好少年的古诗

1、《题弟侄书堂》——唐代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译文:虽然住的屋子简陋但知识却没有变少,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故乡虽然在打仗,可是弟侄还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2、《神童诗》——宋代汪洙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译文:自己饱读经史,满腹才华,志向远大。很多人的志向在驰骋疆场,立功封侯,而自己的志向则是从文,以“笔杆子”为武器。

3、《致酒行》——唐代李贺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译文:我有迷失的魂魄,无法招回,雄鸡一叫,天下大亮。少年人应当有凌云壮志,谁会怜惜你困顿独处,唉声叹气呢?

4、《沁园春·长沙》——近代毛泽东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译文: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劲头正足。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5、《少年行二首》——唐代李白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击鲁句践,争博勿相欺。

译文:像高渐离一样在燕市击筑饮酒,像荆轲一样在易水上弹剑悲歌。应结识像燕太子丹这样的爱贤之士,要结交像并州侠士一般的朋友。少年身负壮志,将来自有奋发激烈之时。若再遇到像鲁勾践这样的侠士,应该事先自报家门,若有争博之时,请多多包函,幸勿相欺啊。

7.与佛教有关的古诗句

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诗) 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开悟诗) 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文偃诗) 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分庵主开悟诗) 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本寂诗) 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灵云志勤开悟诗) 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 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 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 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程颢题淮南寺诗) 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 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寒山吾心诗) 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 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王梵志我有诗) 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守安南台静坐诗) 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悟新诗) 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惠洪诗) 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王楚志他人诗) 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了元诗) 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

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五祖演云诗) 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寒山诗) 23.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

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俞紫芝诗) 24.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

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寒山诗) 25.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诗) 26.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见精神。

因知幻物出天象,问取人间老斫轮。(黄庭坚题子瞻墨竹诗) 27.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

云何殷红色,殉道应流血。(弘一咏菊) 28.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

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白云端禅师诗) 29.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朱放题竹林寺诗) 30.众星罗列夜明珠,岩点孤灯月未治。

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寒山众星诗) 31.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王梵志禅诗) 32.步步穿篱入境幽,松高柏老几人游;花开花落非僧事,自有清风对碧流。

(牛仙客沼寺诗) 33.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梅花尼嗅梅诗) 34.终南最佳处,禅诵出青霄。群木沉幽寂,疏烟泛泬寥。

(司空图牛头诗) 35.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半生被眼瞒。

(守端蝇子透窗诗) 36.君不见,三界之中纷扰,只为天明不了绝。一念不生心澄然。

无去无来不生灭。(拾得诗) 37.自笑老夫筯力败,偏恋松岩爱独游。

可叹往年至今日,任运还同不系舟。(拾得自笑诗) 38.不是风幡不是心,迢迢一路绝追寻。

白云本自无遗迹,飞落断崖深更深。(草堂清禅师诗) 39.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德诚船居寓意诗) 40.不是风兮不是幡,清霄何事撼琅玝。

明时不用论公道,自在闲人正眼看。(圆通仙禅师诗) 41.玉在池中莲出水,污染不能绝方比。

大家如是苦承当,洞庭一夜秋风起。(佛印玄禅师诗) 42.七百僧中选一人,本来无物便相亲。

夜传衣钵曹溪去,铁树开花二月春。(草堂清禅师诗) 43.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希运诗) 44.卢陵米价逐年新,道听虚传未必真。

大意不须歧路问,高低宜见本来人。(黄龙慧面禅师诗) 45.荷衣松食住深云,盖是当年错见人。

埋没一生心即佛,万年千载不成尘。(楚云南禅师诗) 46.师资缘会有来由,明镜非占语暗投。

坏却少林穷活计,橹声摇月过沧洲。(萝庐禅师诗) 47.万境万机俱寝息,一知一见尽消融。

闲闲两耳全无用,坐到晨鸡与暮钟。(石屋山居诗) 48.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

只今只道只今句,梅子熟时枙子香。(石屋山居诗) 49.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

斋罢垂垂浑人意,庵前潭影落疏钟。(曼殊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诗) 50.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鸟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孙觌枫桥三绝诗) 51.残年不复徙他帮,长与两禅同夜釭。

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天窗。(陈与义与智老天经夜坐诗) 52.云痕变灭一兴亡,铃语沉沉碣。

8.关于向上向善向真向美的古诗

真实的善是每个人的心灵所追求的,是每一个人作为他一切行为的目的的._ ——柏拉图

请热爱真实,因为它是美的,只要您能辨认它,并深切感受它._ ——《安格尔论艺术》

大凡人心所以能感到愉快,必定是它在所见或所想象的事物之中觉到了一种美与和谐,如果那些事物本身是丑恶的,畸形的,那就无论如何不能予人以真正的满足了._

——塞万提斯

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和真. _——爱因斯坦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唐·李白《清平词》之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唐·李白《清平词》之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唐·李白《清平词》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