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有关描写朱德的诗词

时间:2023-01-17 01:25:05  编辑:admim

有关描写朱德的诗词

1.朱德离家时候写的诗句

朱德元帅为兰花而写下的诗句很多,充分表达了他对兰花的热爱,也留给后人一段段难以忘怀的佳话。

戎马一生的朱德,正像他栽培的兰花一样,不朽芳名留处处,永远绿遍中华大地,永远香留人民心中。兰花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传统名花之一,具有美女似的纯洁,君子似的风范,勇士似的气概。

历代文人吟咏兰花的诗歌代不绝传,佳作如林,美不胜收。朱德元帅一生酷爱兰花,视其为“国宝”。

无论是在狼烟四起的井冈山,还是在庄重严整的北京城,抑或是在春意盎然的南国花都,兰花始终伴随着朱德栉风沐雨,同甘共苦。他曾把自己培育的兰花名品赠送给北京中山公园、成都杜甫草堂等单位,让国人共同分享。

他养兰,咏兰,留下诸多诗文名篇,从1959年至1964年,朱德写下了近40首咏兰的诗词。这些诗词,大都即兴而作,不事修饰,情真意切,老幼皆懂。

1961年秋,朱德趁庐山会议的间隙,到仙人洞采兰,曾题下七绝一首:仙人洞下产兰花,觅得还依小道家。采上新名三五棵,洞前小憩看红霞。

1961年深秋,朱德曾赋《咏兰》一首,描写自己在辛勤劳作中获得的乐趣: 幽兰奕奕待冬开,绿叶青葱映画台。初放红英珠露坠,香盈十步出庭来。

1961年3月3日朱德到广州视察,在越秀公园看见百花盛开,其中有许多兰花,即兴作诗一首: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稍后,他在四川彭县采兰后,为了歌颂辛勤采兰人的功绩,赋《鹤荫曲》词一首:觅得彭县名山住,知心同志问村父。披荆斩棘乐访君,哪里管得风和雨。

求佳种“奋战”四天,果然满载归去。闻捷报喜煞大家,寄京都分栽百处。

1962年,新年伊始,朱德参观北京中山公园的兰展后,赋诗三首,其中一首云: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旁。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

1962年春,朱德在《杭州杂咏》中曾吟五绝一首,记下了他同身边人员一起植兰的趣事: 春日学栽兰,大家都喜欢。诸君亲动手,每人栽三盆。

1963年1月,他在海南岛尖峰岭采兰后,又写下七绝一首,以表达喜悦心情:尖峰岭上产幽兰,古木林中朽树边。多费专家勤采掇,新种移出任人观。

成都的杜甫草堂,名木不少,自从朱德赠送了名种兰花以后,园内植兰渐多。1963年,朱德再赴草堂,兴致盎然,赋有《草堂春兴》10余首。

其中咏兰的一首,思古颂兰,堪称绝唱:幽兰出谷弱袅袅,移到草堂愿折腰。通道芳姿不解意,陪同工部发新条。

1963年4月20日,朱德回到四川,在考察之余曾登上峨眉山的石笋峰采兰,采得佳种后,当晚即乘兴写下了《鹦鹉曲·石笋峰采兰》一词:峨眉山上随缘住,石笋幽谷作仙父。松竹友朋常照映,同受雾云风雨。

达人知遇来访寻,志愿随君前去。若得供献作国香,不朽芳名留处处。

1964年2月,面对解冻绽放的春兰,朱德托物言志,寄寓深情,写下了一首《春兰》诗: 东方解冻发新芽,芳蕊迎春见物华。浅淡梳妆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花。

对井冈山的幽兰朱德元帅更是情有独钟。解放后第一次故地重游时,他停车崖岭拜访兰花,在山林深处采得一株,爱不释手,随即吟诵。

诗中巧用寻香万重不辞远,反衬出井冈幽兰之珍贵,因为这里的兰花浸润过革命者的鲜血。井冈山上产幽兰,乔木林中共草蟠;漫道林深知遇少,寻芳万里几回看。

2.朱德歌颂兰花的诗句全首

朱德元帅一生酷爱兰花,视其为“国宝”。

无论是在狼烟四起的井冈山,还是在庄重严整的北京城,抑或是在春意盎然的南国花都,兰花始终伴随着朱德栉风沐雨,同甘共苦。他曾把自己培育的兰花名品赠送给北京中山公园、成都杜甫草堂等单位,让国人共同分享。

他养兰,咏兰,留下诸多诗文名篇,从1959年至1964年,朱德写下了近40首咏兰的诗词。这些诗词,大都即兴而作,不事修饰,情真意切,老幼皆懂。

1961年秋,朱德趁庐山会议的间隙,到仙人洞采兰,曾题下七绝一首: 仙人洞下产兰花, 觅得还依小道家。 采上新名三五棵, 洞前小憩看红霞。

1961年深秋,朱德曾赋《咏兰》一首,描写自己在辛勤劳作中获得的乐趣: 幽兰奕奕待冬开, 绿叶青葱映画台。 初放红英珠露坠, 香盈十步出庭来。

1961年3月3日朱德到广州视察,在越秀公园看见百花盛开,其中有许多兰花,即兴作诗一首: 越秀公园花木林, 百花齐放各争春。 唯有兰花香正好, 一时名贵五羊城。

稍后,他在四川彭县采兰后,为了歌颂辛勤采兰人的功绩,赋《鹤荫曲》词一首: 觅得彭县名山住, 知心同志问村父。 披荆斩棘乐访君, 哪里管得风和雨。

求佳种“奋战”四天, 果然满载归去。 闻捷报喜煞大家, 寄京都分栽百处。

1962年,新年伊始,朱德参观北京中山公园的兰展后,赋诗三首,其中一首云: 幽兰吐秀乔林下, 仍自盘根众草旁。 纵使无人见欣赏, 依然得地自含芳。

1962年春,朱德在《杭州杂咏》中曾吟五绝一首,记下了他同身边人员一起植兰的趣事: 春日学栽兰, 大家都喜欢。 诸君亲动手, 每人栽三盆。

1963年1月,他在海南岛尖峰岭采兰后,又写下七绝一首,以表达喜悦心情: 尖峰岭上产幽兰, 古木林中朽树边。 多费专家勤采掇, 新种移出任人观。

成都的杜甫草堂,名木不少,自从朱德赠送了名种兰花以后,园内植兰渐多。1963年,朱德再赴草堂,兴致盎然,赋有《草堂春兴》10余首。

其中咏兰的一首,思古颂兰,堪称绝唱: 幽兰出谷弱袅袅, 移到草堂愿折腰。 通道芳姿不解意, 陪同工部发新条。

1963年4月20日,朱德回到四川,在考察之余曾登上峨眉山的石笋峰采兰,采得佳种后,当晚即乘兴写下了《鹦鹉曲·石笋峰采兰》一词: 峨眉山上随缘住, 石笋幽谷作仙父。 松竹友朋常照映, 同受雾云风雨。

达人知遇来访寻, 志愿随君前去。 若得供献作国香, 不朽芳名留处处。

1964年2月,面对解冻绽放的春兰,朱德托物言志,寄寓深情,写下了一首《春兰》诗: 东方解冻发新芽, 芳蕊迎春见物华。 浅淡梳妆原国色, 清芳谁得胜兰花。

对井冈山的幽兰朱德元帅更是情有独钟。解放后第一次故地重游时,他停车崖岭拜访兰花,在山林深处采得一株,爱不释手,随即吟诵。

诗中巧用寻香万重不辞远,反衬出井冈幽兰之珍贵,因为这里的兰花浸润过革命者的鲜血。 井冈山上产幽兰, 乔木林中共草蟠; 漫道林深知遇少, 寻芳万里几回看。

朱德元帅为兰花而写下的诗句很多,充分表达了他对兰花的热爱,也留给后人一段段难以忘怀的佳话。戎马一生的朱德,正像他栽培的兰花一样,不朽芳名留处处,永远绿遍中华大地,永远香留人民心中。

3.朱德的《征人怨》两首,急

.《征人怨》(二首) 其一 家园在望我当归,无奈人民盼解围。

枉自梦魂萦弟妹,空教心事付庭闺。 玉关杨柳悲摇落,金井梧桐感散飞。

起舞闻鸡生叹息,总因血战咎功微。 其二 频年征战苦催人,一朝征袍困此身。

戎马仓皇滇蜀道,风烟迷漫永泸城。 羁縻一水销豪气,转战孤城负好春。

几度慰忠亭下望,困民水火泪沾巾! 【注释】 1. 征人:远行或出征的人;诗中指作者自己。 2.庭闺:指父母住的地方,后用以代称父母。

3.玉关杨柳悲摇落:唐代诗人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关,就是玉门关。

杨柳,指羌笛吹奏之《折杨柳》曲子。其词伤春悲离。

摇落,零落。 4.金井梧桐感散飞:金井,装饰有雕栏的天井,古代诗词中常常指宫廷园林里的井。

梧桐,小乔木。散飞,离散。

5.起舞闻鸡:就是“闻鸡起舞”。《晋书?祖逖传》:“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

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比喻有志之士奋发图强,准备为国效力的精神。 6.永泸:指四川省的叙永、泸州一带。

7.孤城:指泸州城。 8.慰忠亭:为纪念讨袁战争中牺牲的滇军将士而建。

1915年朱德担任蔡锷讨袁护国军三梯团第6支队队长,在同蔡锷率师北上途中,于四川泸州与北洋军发生一场激战,此役有许多滇军将士牺牲。护国战争结束后,因战功卓著,朱德被升任旅长,同时担任泸洲城防司令。

为纪念阵亡将士,在泸州城建起一座亭子,取名“慰忠亭”。 【赏析】 这组七律作于1919年8月,朱德时年33岁。

第一首,重点写对亲人的思念。“家园在望我当归,无奈人民盼解围。”

首联即点出“怀乡”、“怀人”的题旨。“当”者,情理之必然;“无奈”者,人民之需要。

“枉自梦魂萦弟妹,空教心事付庭闺。”颔联中,“枉自”、“空教”,显见其怅惘之情;“弟妹”、“庭闺”(父母),明言其思念之对象。

此句的弟妹指作者在仪陇县老家的几个弟弟、妹妹。“玉关杨柳悲摇落,金井梧桐感散飞。”

颈联写出伤春悲离、兄弟离散之痛。1915年底,蔡锷发动护国运动。

在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的讨袁战斗中,朱德和两个弟弟朱锟、朱敏随行。1916年春在泸州夺取陶家院的战斗中,朱锟、朱敏光荣牺牲。

朱德挥泪写了三副挽联:“虎斗龙争,拼将热血扶危局;兄存弟死,誓把余生靖险途。”“埋玉树著土中,拼热血把帝制消沉大功,回首亡双弟;奋金戈于海内,抱正义而为民请命奔苦,伤心剩一兄。”

“随我自滇转战川南,痛马革裹尸,壮志未酬,一死负荣哀,竟借他州埋玉树;行军进蜀支持革命,想冲锋摧敌,大功难闵,招魂伤手足,愿求来世作金昆。”诗中“杨柳摇落”、“梧桐散飞”,和上引三副挽联一样,都表达了对在护国战争中牺牲的两个弟弟的极度哀恸。

“起舞闻鸡生叹息,总因血战咎功微。”尾联引用“闻鸡起舞”的典故,是说自己虽然历经血战,但并没有为国、为民建立太大的战功,所以自己要奋发图强,随时准备为国效力。

从句法来看,“起舞闻鸡生叹息”是果,“总因血战咎功微”才是因。此诗对仗工稳,风格沉郁,委婉地表达了对从征的无奈,明显看出有杜甫诗歌的影子。

第二首,重点写对战争的厌倦和对百姓的悲悯。首联“频年征战苦催人,一朝征袍困此身。”

一个“苦”字,一个“困”字,直入《征人怨》之“怨”的主题。颔联和颈联“戎马仓皇滇蜀道,风烟迷漫永泸城。

羁縻一水销豪气,转战孤城负好春”,写出自己这几年转战云南北部和四川南部的历程。“仓皇”写转战之艰,“迷漫”写战斗之烈,“销豪气”与“负好春”写作者对护国、护法战争结束以后卷入军阀混战的失望与痛苦。

而结句“几度慰忠亭下望,困民水火泪沾巾”则将己之情推之于普通士兵与百姓,对战争中士兵的牺牲与百姓之陷入水火,表示发自内心的同情。慰忠亭乃泸州纪念阵亡将士的亭子;睹物思人,由眼前之纪念物而想到阵亡将士,由阵亡将士而想到饱经战乱之苦的下层人民,这种情感的流露是自然而然、毫不矫揉造作。

我们看看唐人柳中庸的同题诗作《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

以怨为题,却无一“怨”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 和此诗一样,朱德的这首《征人怨》,也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

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落笔,以自己的戎马生涯与想象中的亲人、眼前的战乱景象与耳闻目睹的百姓苦难现身说法,收到了唐人司空图《诗品?含蓄》所说之“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4.谁能准确翻译这首朱德的诗

古宋香水山芙蓉寺题诗 一九一六年三月 己饥己溺是吾忧, 急济心怀几度秋。

铁柱幸胜家国任, 铜驼慢着棘荆游。 千年朽索常虞坠, 一息承肩总未休。

物色风尘谁作主? 请看砥柱正中流。 根据泸州市图书情报学会和图书馆编辑的《泸州图情信息》二○○二年第二期刊印 注 释 [古宋香水山芙蓉寺题诗] 一九一五年,袁世凯复辟称帝,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

一九一六年一月,作者随蔡锷由滇入川,参加讨袁战争。二月,指挥一个支队(相当于团)在纳溪棉花坡取得战斗胜利。

后在古宋整军半月,曾游县城北之香水山芙蓉寺,在寺壁上题写此诗。古宋,旧县名,在四川南部。

一九六○年撤销,并入叙永县。 [己饥己溺] 意谓对别人的苦难感同身受。

《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由,通犹。

[铁柱] 又称柱后,秦、汉时执法、监察官员所戴的冠,后借为司法官员的代称。这里借指担负国家重任的人。

[铜驼仍作棘荆游] 《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后以铜驼荆棘喻指战乱亡国后的残破景象。